阿里股东为什么大涨 阿里股价大涨原因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港股持续走弱,恒生指数走出3连阴,盘中一度跌破18300点,收于18365点,为今年第三低点(仅次于2023年5月31日与6月1日)。恒生科技指数跌1.21%,收于3901点,近期整体走势优于大盘。
从成交量来看恒生指数连续3日小幅放大,显示市场资金仍有低买意愿。不过7月7日南向资金为净卖出42亿港元,显示当下市场情绪仍未完全稳定。
受小作文及基本面预期改善影响,阿里巴巴港股午盘一度冲高大涨,逆市收涨3%;港股上市公司披露盈利预告,油运龙头中远海能上半年净利预计同比增长14倍。
阿里逆市大涨
阿里逆市大涨主要受到一则蚂蚁金服罚款落地的小作文影响。据外媒引述消息人士称,蚂蚁集团的整改有望近期落地,阿里巴巴港股午后一度急升约6%,作为权重股,阿里大涨也带动恒生互联网ETF一度翻红。
阿里巴巴的基本面也在持续改善中,不少国际大行预计阿里在今年二季度业绩出现可观增长,一举扭转近6个季度的颓势。摩根士丹利发表研究报告指,阿里巴巴受到核心业务复苏、国际业务、菜鸟服务和本地服务的带动,该行预计阿里2024财年第一财季(今年二季度)中国零售商业客户管理(CMR)和经调整EBITA将同比分别增长5.5%和18%。而在核心业务稳定、重组后释放出自由现金流及非核心业务潜在货币化的支持下,股东回报得到提升。该行重申阿里巴巴为首选股,评级为“增持”及目标价150美元。
大摩预计,未来三年内集团的可供分配现金总额可能达到2350亿美元。大摩表示,由于阿里的CMR、国际商务、本地消费服务和菜鸟收入得到改善,预料首个财季收入为2260亿元,按年增长10%,较市场预期高1%。该行指,持续看到阿里巴巴的深层价值。
野村发表报告指,阿里巴巴受惠于淘宝及天猫GMV共增长7%,预计其于2024财年首财季旗下中国的电商收入将同比增长8%,属过去六个季度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该行重申集团的买入评级,目标价136美元。该行料阿里巴巴首财季业绩的预测胜于市场预期。集团受到中国零售商业客户管理改善带动,预计其中国业务的EBITA将按年增长7.7%,达470亿元人民币,EBITA利润率或增60个基点至31%。
此外,中金公司近日发表观点称,是时候超配部分互联网了。港股估值目前处于历史低位,MSCI中国指数除A股动态估值为9.5x,低于长期中枢 9.7x;恒生指数PB在1倍附近, 2023年下半年,港股市场有望实现一定程度上的 “均值回归”。
预喜!净利大增14倍
油运市场火热,龙头股中远海能上半年净利预计同比增长14倍。
中远海能发布预喜指出,上半年净利约26.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1397.2%,去年同期为1.77亿元。集团表示去年纯利激增,归因国际油运市场运价增长强劲,同比增长约6倍,集团灵活布局全球,捕捉区域市场机遇,从而实现船队收益提升。
中远海能表示,2023年上半年,国际油运市场的运价水平在剧烈波动中表现强劲。根据波罗的海交易所数据,2023年1-6月,全球超大型油轮(VLCC)中东-中国航线平均日收益为43,147美元u天,较去年同期增长约562%。中国石油需求上涨以及美湾、巴西原油出口对长运距航线的贡献,是2023年上半年VLCC运价高涨的主要驱动因素。本集团科学研判市场走势、灵活布局全球船位,及时捕捉区域市场的成交机遇,实现整体船队收益的提升。
美银证券发表报告指,中远海能上半年净利润达约26.5亿元人民币,高于该行预期,估计是受惠今3月超大型油轮运价强劲的滞后效应,加上较低的燃油成本有助于提高国内油轮领域的盈利能力。
美银证券将公司在2023年至2025年营运利润预测上调至平均约20%水平,并预料下半年营运利润与上半年持平,主要是5月份的即期运价较弱,以及短期沙特7月起减产等不利因素,该行将其目标价由10.35港元上调至12港元,维持评级“买入”。
跑马圈地疏于精耕细作 跑马圈地向精耕细作转变
跑马圈地的下一句,跑马圈地的典故,跑马圈地是成语吗,跑马圈地啥意思来源:看懂经济
作者:吴海德,看懂经济专栏作家?看懂经济写作营成员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银行对于银行渠道布局、提升服务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已经成为客户获取银行产品服务的重要触点,同时也是银行切入线上场景、融入数字生态的重要抓手。
2022年上市银行年报中披露的数据显示,工商银行融e行手机银行用户数5.16亿,是银行业唯一率先跨越5亿门槛的银行,同时工商银行手机银行用活1.74亿,两项指标双双领先;兴业银行月活跃用户数2095.0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了34.03%,动户率(月活/用户数)达到42.9%,月活增速、动户率排名榜首;江苏银行以1550万客户、550万月活领跑区域性银行。
虽然用户数、月活、动户率三项指标仍然呈现整体增长趋势,但相比2022年,六大行用户净增仅为2亿,用户总量已接近天花板,仅有工、农、建三家大行月活过亿,动户率普遍未超过50%,也就是平均至少一半的手机银行用户处于休眠状态,并未发生实际交易。
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有用户、有流量才会带来业务的增长,才能转化为实际的收益,经过十多年的跑马圈地,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新增用户数已经进入瓶颈期,实现手机银行突围,下一步路在何方?
制约手机银行发展根源剖析
根据上市银行2022年报披露,银行业在金融科技方面的财力、人力投入继续呈现狂飙态势,四大行科技资金投入均超两百亿,六大行及招商、平安、中信等股份行都推出了全新版本的手机银行。虽然各家银行高度重视手机银行线上渠道建设,但网络媒体上对手机银行不好用的吐槽不绝于耳,不仅是手机银行的使用体验,从跑马圈地提升用户总量规模,到深耕细作维护好存量客户,制约手机银行发展的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手机银行同质化严重,缺乏体现银行品牌特色的创新。由于中小银行大多采取外包策略,能够提供手机银行外包服务的金融科技公司相对集中,甚至换个LOGO、换个主题颜色,另外一家银行的APP就做出来了,大型银行虽然自建开发团队自主开发手机银行,但仍然同质化严重,除了图标、功能菜单布局有差异外,整体风格、提供的功能都不可避免的极其相似,你有我有全都有,从用户角度感受不到各家银行独有的特色在哪里,哪些功能是别的银行没有的。
二是手机银行体验拉跨,缺乏真正打动用户内心的亮点。虽然手机银行应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努力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智能化的使用体验,但仍然无法平息用户的大量吐槽,功能菜单隐藏较深无法直接找到,APP经常闪退,频繁更新安装包太大,这些都是常见的吐槽,更要命的是,手机银行无法查询更早时间的历史明细,还是要回到网点柜台,这些本应该是手机银行能够解决的仍然没有解决,手机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贷款利率过高,信用卡消费优惠少,种种现象导致使用体验大打折扣,没有办法吸引用户打动用户的内心,线上获客、活客、留客的愿 景也就成了水中望月。
三是错过移动互联网发展窗口期,缺乏用户流量转换为业务效益的抓手。风口来了,猪都能飞起来。虽然银行业是数据密集型、科技应用密集型的行业,在热点风口面前,仍然有些后知后觉,未能赶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头班车”,支付干不过微信支付宝,生活场景服务干不过美团,私域营销没有像企业微信这样的工具,直播带货没有抖音、淘宝这样能带来巨大流量的平台,这些都是银行心底的痛,自身巨大的用户流量变不了现,手机银行当仁不让地背了这个锅。
四是数字化转型尚在进行时,缺乏支撑手机银行全面数字化的机制。手机银行的背后体现的是银行数字化支撑能力,不仅是IT层面的支撑能力,更是组织架构、人员思维、产品创新、营销运营、风险控制各个方面的数字化能力,深层次的原因是机制体制不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化,表现为组织机构固化、流程僵化、人员数字化素养不足。具体到手机银行,更是银行业务、IT能力的重要结合点、对外展现窗口,存在产品缺乏创新、用户体验调研不充分、内部审批流程长、功能迭代更新慢等问题。
突围之道在于精耕细作
工商银行取得用户数率先突破5亿里程碑、月活同业第一的背后,是宇宙行持续对手机银行“精装修”的结果。手机银行 8.0 重塑 18 大类服务,提升 500 余项功能;通过 1.7 万个页面埋点、每日 300 亿条的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客户行为和所需的毫秒级响应;通过 7 大类、38 个栏目、100 余项常用功能的“精装修”,核心高频交易响应效率提升超过 20%;应用“炫彩刷脸”技术,人脸识别更加精准高效,应用“重力感应”技术,客户只需翻转手机,就能轻巧安全的退出手机银行。
兴业银行月活增速、动户率排名榜首,让我们看到股份制银行全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成效。该行在年报中提出“把数字化转型作为生死存亡之战”,持续加大数字化转型领域资源投入,2022年科技投入82.51亿,同比增长29.65%,壮大科技人才队伍,2022年末,科技人员较上年末增长102.82%,增速超过所有银行排名第一,占员工总数比例为 11.87%,从业务经营、数据治理、金融科技、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等维度实施数字化改造,网络金融柜面替代率达96.25%。
招商银行坚持“差异化、专业化”,继续保持自身品牌特色,围绕大财富管理持续深耕核心金融场景服务,促进招商银行App客户体验的不断提升。深化财富开放生态的经营探索,与外部机构积极共建,扩展招商银行App的服务边界 ;打造以 “招商银行TREE资产配置服务体系”为代表的资产配置能力,为客户提供千人千面的财富服务方案 ;推出智能化陪伴机制,提升用户投资体验 ;加快智能财富助手AI小招等智能服务的迭代升级,完善“人+数字化”的服务模式。
建设银行在手机银行体验方面频频出招,梳理打磨用户使用频率占比98%以上的49项业务,在部分常规操作中智能预判用户意图,减少需要选择和输入的信息;应用启动时间减少约20% ,操作流程进一步简化,实现高频重点功能3步进入,任务流程5步内完成;创新应用可信环境识别,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精简安全校验环节,给用户旅程做减法;AI版一键直达用户足迹和常用功能,快速满足用户95%日常金融需求。
实现手机银行跨越式发展
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手机银行经过近十多年飞速发展,用户对手机银行线上化、个性化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同业竞争激烈,更是成为检验银行数字化转型成效的主要阵地。
我们应该认识到实现手机银行跨越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借助数字化转型的力量,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抓手,突破同质化瓶颈,用精细化、差异化的服务打动用户,打造鲜明的品牌特色,通过精耕细作,让跑马圈地阶段得之不易的庞大用户群体留下来、用起来,将巨大的用户流量转化为业务收益。
辩证平衡四个关系
一是“表”和“里”的关系。“表”是指手机银行带给用户的使用感受,“里”是指手机银行提供给用户的金融服务功能,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手机银行是银行提供给用户的各种产品服务的载体,是一个“壳”,真正比拼的还是银行产品服务的优劣,也就是“瓤”,“表”做的再好,产品不如其他银行,或者“里”做的再好,但用户体验差,都会失去客户,应辩证平衡,表里如一才是好,忌顾“表”失“里”,忽视金融产品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是手机银行APP和其他APP的关系。部分银行不仅推出了手机银行APP,还按照客群、功能推出了多个APP,功能重叠嵌套严重,导致用户眼花缭乱,无从选择,也导致用户流量分散、多头运营、开发资源重复投入等痛点出现,需要做好顶层规划,应奉行“少既是多”,适当归类合并,形成品牌效应,忌多面开花,贪大求全,失去重心焦点。
三是产品出新和产品运营的关系。要赢得手机银行竞争,创新不可或缺,在持续推出新功能的同时,应考虑功能的可持续性、长期运行的可行性,不应让这些创新成果“一日游”,短时间上线后就被置之一旁,应守固出新两手抓,做好长期打磨产品的准备,忌跟风拍脑袋,忽视了新功能投产后的长期运营。
四是用户体验和账户安全的关系。手机银行应用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在为用户带来操作便利的同时,对账户安全、用户隐私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权衡好安全和体验的关系,应将技术伴生的安全风险讲到最低,把资金安全放到第一位,忌顾此失彼,只重视体验忽视了安全。
善做四个“加减法”
一是减少让用户选择重复相似功能的机会。对于同类型的产品、相似的功能,如果给客户更多的选择,会出现选择困难症,应该运用大数据、客户画像,精准匹配客户需求,推荐给客户的就是客户的最佳选择,让用户的负担最小,少思考、少动手,把复杂留给银行,把便捷留给客户。
二是减少用户对安全使用手机银行的顾虑。按照“提前告知、最小必要”原则收集用户数据,做好人脸数据加密存储、脱敏,防止人脸信息滥用,运用活体检测技术、更新识别算法等手段提升安全性,守护好手机银行这个“钱袋子”。
三是增加手机银行“自来水”。如果理财产品利率高于平均,贷款利率低于平均,信用卡“羊毛”优惠力度大,自然会吸引用户的眼球,成为手机银行“自来水”用户,再结合社交媒体“病毒式”营销、直播带货,“存款特种兵”、“羊毛专业户”流量自然绵绵不断。
四是增加客户满意度。用户第一不是一句口号,只有超越客户的期望、打造与众不同的差异化服务,才能赢得青睐,真正让用户满意,需要银行充分引入合作伙伴,将金融服务场景与非金融服务场景融合,同时发挥自身金融专业优势,想客户之所想,打造体现自身品牌优势、能够真正打动客户内心的金融产品服务。
打好两个“组合拳”
一是打好线上手机银行+线下网点的组合拳。尽管手机银行功能越来越多,可以办理存贷汇等大部分业务,但基于监管规定、账户安全的考量,开卡、大额转账、账户解冻等业务还是必须要到线下网点办理,因此手机银行+线下网点不是谁必须取代谁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需要做好科学分工、高效协同、流程无缝衔接,在提升办理效率、减少用户跑腿等待上下足功夫。
二是打好APP+小程序的组合拳。小程序的优势是足够轻、无需下载,足够小、占用存储空间小,足够快、上线周期短,可快速触达客户,实现从微信用户到手机银行APP注册客户的转化引流,需要平衡好小程序的数量和承载功能聚合的关系,统一命名体系、统一视觉设计,形成小程序矩阵,让用户一看就知道是官方的小程序,而不是山寨的,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实现用户特定的功能需求,复杂的功能则引流到手机银行APP中实现。
用好数字技术“黑科技”
数据驱动重塑了手机银行的运营模式,从移动互联网到AR、VR、数字人、【【微信】】等层出不穷的新技术,都在让传统“人货场”的经营逻辑重构,也给了手机银行更多创新空间。物理形态的银行正逐渐被数字空间所取代,元宇宙体系下的虚拟现实等技术对银行有极大的吸引力,元宇宙超越现实的体验能够完美契合解放双手、丰富情感体验的客户需求,同时也契合提升银行自身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内在需求,能够赢得热衷电竞、炫酷科技的Z世代客户群体的青睐,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的元宇宙银行探索布局纷纷落地,充分运用好目前已经相对成熟的数字人技术,植入文创形象IP元素,结合日益成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降低客户服务、产品营销生硬、不生动的感知,不仅“好用”,更要“好玩”,元宇宙、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黑科技”之“远水”是可以解手机银行交互体验困境之“近渴”的。
加快数字化转型
随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入,银行业如何将数字化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组织架构中,通过创新科技机制来释放科技的生产力,成为了决定转型成败的关键因素。
具体到手机银行,虽然相较于互联网公司存在一定差距,但凭借自身巨大的流量、专业完善的金融服务、稳固的IT基础设施,依然具备数字化时代竞争的优势。
例如工行手机银行5亿用户相当于全国1/3的人口,1.7亿月活流量足以比肩头部互联网平台,需要充分借助银行自身数字化转型,加快提升手机银行数字化运营能力,围绕“借钱”、“赚钱”“花钱”,打造手机银行“爆款”金融产品,用产品吸引用户,运用数字人客服、营销直播等手段,强化金融产品“带货”能力,提升用户粘性,改变用户使用手机银行目的单一、低频的使用习惯,将手机银行巨大的流量换来真金白银,多打粮食。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实施手机银行事业部、扁平化组织架构、缩短汇报层级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打破自身内部“部门墙”,学习互联网公司“简单、极致、快”的方法论,让自己真正动起来、快起来,领导层应具备数字化战略思维、数字化商业模式开发、跨部门协同管理能力,全体员工应具备数字化意识,熟练运用数字化技术和工具来解决当前的业务痛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银行对于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只有深耕细作,持续打磨手机银行品牌,推出真正吸引用户的“爆款”产品,减掉复杂多余的操作步骤,打造没有断点的手机银行用户旅程,智能预判用户意图,交互设计流畅简洁,提示码人人都能看懂,用户一看就会用,像海底捞那样做好客户体验,像小米那样经营粉丝,像东方甄选董宇辉那样直播带货,才能真正赢得用户的青睐,在一片红海之中突出重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天猫 618 互助天猫群,天猫 618 互助天猫群,天猫618喵币互助,这个618淘宝购物狂欢节天猫互助微信群怎么进入是一个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天猫年中大促社群,你有兴趣一起加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