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阿里巴巴研究报告 阿里巴巴创新蝶变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报告出品方:招商证券)
一、阿里巴巴:国内电商互联网生态巨头
1.1 公司简介及业务概览:以中国商业为核心,多元业务板块构建庞大生态体系
阿里巴巴是国内电商行业龙头企业,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使命。集团以电商业务为核心,其生态体系涵盖中国商业、国际商业、云业务、本地生活、菜鸟、数字媒体娱乐等业务板块,多年来维持行业领先的市场地位。截至 2022 财年,阿里巴巴全球 GMV 总量达 8.32 万亿元,其中面向中国消费者业务GMV 约8 万亿元,在国内电商行业市场份额稳居第一;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 13.1 亿,其中中国商业AAC达9.03亿人。
根据 2022 财年年报,公司业务分为中国商业、国际商业、云业务、本地生活、菜鸟、数字媒体娱乐等业务板块。其中中国商业是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板块,具体涵盖淘宝、天猫、新业务(淘特、淘菜菜)、直营业务、1688等业务;国际商业包含速卖通、Lazada、阿里巴巴国际站等;本地生活主要包含饿了么、高德等平台业务;云业务板块包含阿里云、钉钉等业务;数字媒体娱乐板块包含优酷、阿里影业等业务。
集团主要收入来源于电商业务板块,各分部业务呈多元化发展趋势。2022 财年集团核心收入主要来源于中国商业零售业务,占比达 69.5%,其中客户管理服务收入占比 36.9%,直营及其他收入占比30.6%;国际商业、云业务、本地生活服务、菜鸟、数字媒体及娱乐、创新业务占比分别为 7.2%、8.7%、5.1%、5.4%、3.8%、0.3%。整体来看集团各项业务分布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2 发展历程:围绕商业主线持续扩大生态布局、建立稳固壁垒
阿里巴巴于 1999 年创立,以批发贸易业务起家。作为国内电商市场的开拓者,集团在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中不断扩大零售电商业务布局,并围绕主业向国际商业、云计算、本地生活等领域进行业务拓展,逐步完善生态体系、建立起稳固的经营壁垒。
(1)中国商业:零售电商业务布局不断完善,持续巩固核心优势
B2B 阶段(1999-2002):以批发贸易为起点,为电商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集团成立初期,主要聚焦B2B业务,于 1999 年推出中国批发贸易平台 “【【网址】】”,为商户提供对外贸易信息发布和线上推广服务。C2C 阶段(2003-2007):淘宝打败 eBay,成功转型零售电商。2003 年淘宝网成立,正式转战C2C业务。面对eBay 的强势竞争,淘宝采取多项举措抢占用户市场:1)入场费用方面,淘宝宣布允许商家免费入驻,相比eBay卖家需要缴纳入驻费、交易佣金的政策,其成本端的优惠吸引了大量商家入驻平台;2)支付手段方面,2004年支付宝推出,作为淘宝支付的第三方担保交易平台,支付宝相比 eBay 直接汇款的支付方式有效解决了电商交易信任问题;3)双边沟通方面,2004 年淘宝创建阿里旺旺,其在线交流和评价功能满足了平台用户与商家的沟通需求。借助以上优势,淘宝快速拓展用户群体,2006 年 eBay 易趣网逐步退出中国市场,淘宝成功占据国内C2C市场主要份额。
B2C 阶段(2007-2013):天猫独立运营发挥“品牌+品质”优势,成为 B2C 市场份额第一。2007年阿里创建阿里妈妈,为平台商户提供广告宣传等营销服务,并由此引入了“广告+交易佣金”的盈利变现模式。2008年淘宝商城上线(于 2012 年改名为“天猫”),代表着阿里体系向 B2C 模式的切入,专注于服务第三方品牌及零售商,在审核入驻商家资质时对于品牌、品质的要求更加严格。同年,淘宝 COO 兼淘宝商城总经理张勇首次提出“双十一”概念,2009 年双十一活动中淘宝商城交易额达 5200 万元,为日常交易 10 倍左右,由此开启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2013 年,阿里联合众多企业组建菜鸟网络,补足 B2C 业务物流短板、改善天猫平台售后服务质量。无线化阶段(2013-2016):手淘时代到来,开启个性化信息流推荐。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端流量快速增长,电商行业进入无线化阶段。2013 年 10 月,阿里发布“all in 无线”战略,次年 5 月天猫无线端成交额首次超过PC端,自此手机淘宝逐步代替 PC 端成为主要的交易额来源及流量入口,截至 2016 年末阿里移动端收入占比由2013年的 3%提升至 80%,移动端月活跃用户达 4.93 亿人,同比增长 25.4%。 受移动端 APP 页面限制,信息流推荐的流量分发方式优势逐渐凸显,即基于大数据针对不同消费者进行精准推荐、促成交易。淘宝从 2013 年起开始搭建个性化推荐算法体系,2015 年双十一活动中淘宝首次在会场页面引入个性化推荐频道,并先后在手淘开放“猜你喜欢”、“发现好店”等推荐窗口,提供给消费者“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购物体验,推荐信息流也逐步成为淘宝重要的交易来源。
高速增长阶段(2016-2018):品牌高端化改善货币化水平,综合性竞争优势助力集团迎来发展巅峰。随着信息流优化带来更大的流量优势,商家入驻规模不断扩大,为增强平台变现能力,天猫开始进一步推进品牌高端化。2018年阿里妈妈升级,推出信息流营销产品,为天猫品牌化战略提供赋能,平台资源向头部品牌倾斜,从而建立平台的高端形象和品牌优势、提高广告宣传及佣金收入,进而扩大货币化率的提升空间。FY2018 阿里巴巴平台货币化率为3.34%,同比上升 0.38pct。 2018 年前后,市场竞争格局明晰,阿里巴巴稳居行业第一,并与苏宁达成战略合作,淘宝向其开放一级入口,进一步完善集团在家电 3C 领域的布局;加之平台信息流、内容化改革大幅提升流量及成交规模,支撑电商主业业绩快速增长。此外公司 2016 年成立盒马鲜生,2017 年参股高鑫零售,促进线上线下业态融合及供应链优势互补,集团整体发展进入高潮阶段,FY2016-2018 AAU CAGR 为 14.2%,GMV 年复合增速为24.9%,营收增长率为57.3%。
商业生态协同发展阶段(2018 至今):行业竞争加剧,主业维持稳态策略同时拓展下沉市场、强化协同发展战略。2019 年阿里于港交所二次上市,2020 年直播电商兴起市场竞争加剧。此外集团在2021 年受到反垄断处罚事件影响,股票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在此阶段,集团针对国内电商业务板块采取稳态策略,同时着力于扩大中国零售商业业务布局,2020 年推出淘宝特价版、2021 年成立淘菜菜,打开下沉市场流量入口。从战略角度,阿里巴巴进一步加强生态内多项业务在流量、技术、物流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整体来看,阿里国内商业板块经历了 B2B→C2C→B2C 的发展迭代,零售电商业务快速发展,伴随着信息流化、品牌化的推进以及多方战略合作,在国内电商市场中建立了较强的竞争优势。面对后期行业内竞争的加剧,集团在维持主业稳定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新业务布局、促进生态协同,立足长期发展。2022 财年中国商业板块实现收入5927 亿元,收入占比为 69.5%,实现经调整 EBITA 1821.14 亿元,【【微信】】 为30.7%。
(2)国际商业:持续开拓海外零售及批发贸易市场
对于国际批发业务板块,集团于 1999 年推出 【【网址】】,进军国际批发贸易市场,打下海外市场B2B业务的坚实基础。对于国际零售板块,集团于 2010 年推出全球交易电商平台“速卖通”,并于2016 年收购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2018 年投资土耳其及中东地区移动电商平台 【【淘密令】】、2019 年收购南亚地区电商Daraz,持续开拓海外零售市场。2022 财年国际商业板块实现收入 611 亿元,收入占比为 7.2%,实现经调整EBITA-89.9亿元,【【微信】】 为-14.7%。
(3)云计算:成立全国最大公有云服务商阿里云,加速集团数字化转型
集团于 2009 年成立阿里云,并于 2011 年正式上线阿里云网站,为阿里各项业务提供扎实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架构,同时打造公共、开放的云计算服务平台。2016 年五新战略提出,“新技术”作为重要战略支撑云计算业务发展,2017 年阿里巴巴 NASA 计划启动并成立达摩院。2018 年阿里云跻身全球前三公有云服务商,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的公共云服务商。2022 财年云业务板块实现收入 746 亿元,收入占比为8.7%,实现经调整EBITA11.46 亿元,EBITA margin 为 1.5%。
(4)本地生活服务:逐步完善餐饮外卖、休闲娱乐、出行酒旅等本地生活业务的一站式布局
对于本地生活领域的布局,集团于 2014 年全资收购高德,定位于国内领先的移动数字地图及导航服务平台;同年成立航旅事业群,2016 年升级为“飞猪”品牌,定位于在线旅游平台,提供机票、车票、酒店、经典门票等出行相关服务;2018 年 5 月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全资收购饿了么,并于同年 10 月与口碑合并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以餐饮外卖为切入口布局本地生活领域。2021 年 7 月集团整合高德、飞猪、本地生活三大业务为本地生活服务板块,完成本地生活领域从餐饮外卖、生鲜&超市到家,到休闲娱乐、出行酒旅等一站式同城生活业务的全面布局。2022财年本地生活服务板块实现收入 435 亿元,收入占比为 5.1%,实现经调整 EBITA -217.75 亿元,【【微信】】为-50.1%。
(5)数字媒体及娱乐:完善文娱业务布局,打造全方位生态矩阵
对于数字媒体及娱乐业务的布局,阿里于 2014 年收购阿里影业,2016 年收购优酷,打造满足消费者休闲娱乐+学习办公+本地生活等全方位消费需求的生态网络。2022 财年数字媒体及娱乐板块实现收入322.72 亿元,收入占比为3.8%,实现经调整 EBITA -46.9 亿元,EBITA margin 为-14.5%。 综合集团各业务板块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巴巴自成立以来以国内电商业务为主线不断强化核心优势,同时持续扩大生态布局及生态间协同,逐步成长为综合性的电商互联网龙头。
1.3 组织架构改革:“1+6+N”架构变革有望实现敏捷组织、提高经营效率
阿里巴巴集团自成立以来,业务布局和发展战略持续创新迭代。组织服务于战略,针对战略方向的调整,集团始终秉持着“敏捷组织”的理念,先后进行了四轮规模较大的组织架构改革,最终形成“1+6+N”式架构,有效推进组织敏捷、效率提升。
(1) 第一次组织架构改革(2012 年):从“大淘宝”到事业群,拓展细分领域发展空间
集团成立之初,组织呈现 B2B、淘宝、支付宝、雅虎中国四大业务板块并行的结构,2008 年起开始实行“大淘宝”战略,下设淘宝网、一淘网、淘宝商城和聚划算四条业务条线。2012 年集团组织结构开始进行事业群改革,整体拆分为 7 大事业群,并于 2013 年继续拆分为 25 个事业部,为集团内各细分领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改革后采用总裁负责制,旨在加强集团内部赛马,提升集团整体竞争力。
(2)第二次组织架构改革(2015 年):“小前台、大中台”,统一中台提升业务支持效率
2015 年,阿里巴巴已拥有近 4 亿用户,服务超过 1000 万家企业,业务种类繁杂,在原本的网状结构下团队相互依赖,业务响应速度明显变慢,彼时集团急需构建能够整合各项基础能力、迅速应对外界变化的机制,因而2015年7月集团实施了第二轮组织架构改革,确立了“小前台、大中台”的组织架构,使用统一中台作为底层支持服务于所有前台业务,下设搜索事业部、共享业务平台和数据技术平台。 升级后的组织架构实现了以下改进:1)对大中台部门实施组织统一化管理,相比此前过多事业群并行的组织结构提升了集团内部的运转效率。2)中台构建中心化控制单元,展现前台业务全景、加强共享服务能力,更加高效高质量地支持前台需求落地。3)中台组件的基础性技术(会员、电子凭证、评价系统等)、数据能力得到系统性改良。
(3)第三次组织架构改革(2021 年):前台事业群大规模整合,推进“内需”及“全球化”战略
2021 年 12 月,阿里巴巴提出了最新组织战略,从中台战略升级为“多元化治理”,并实施了自“大中台”以来的又一*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即整合大淘宝(包括淘宝、天猫、阿里妈妈)、B2C 零售事业群、淘菜菜、淘特和1688 等业务,形成“中国数字商业板块”,由戴珊分管;整合全球速卖通和国际贸易(ICBU),以及Lazada等面向海外市场的多家子公司,形成“海外数字商业板块”,由蒋凡分管。 此轮组织架构改革最大的改变在于:1)中国数字商业板块的设立是集团首次全面打通“淘系”(淘宝、天猫等直面C 端消费者的业务)和“B 系”(【【网址】】、1688 等服务贸易商的业务)两大业务线,坚定推进“内需”战略、提高整体国内商业板块的资源利用效率;2)海外数字商业板块的设立是集团海外业务的首次整合,践行“全球化”战略;3)此外,相比“大中台”结构,“多元化治理”结构强化客户导向,有利于各板块应对客户需求进行更针对性的闭环管理。
(4)第四次组织架构改革(2023 年):“1+6+N”组织架构变革,旨在构建敏捷组织、提高经营效率
2023 年 3 月 28 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布全员信《唯有自我变革,才能开创未来》,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并分别建立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的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 CEO 负责制。此次调整后阿里巴巴集团将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阿里巴巴集团中后台也将全面做轻做薄,此后各业务集团所共享的中后台业务将通过专业服务公司模式提供。 此次变革将推进集团整体组织敏捷、效率提升,同时子公司独立融资/上市机会有望重塑估值体系。此次架构调整旨在增强组织敏捷度、缩短决策链路、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进而提升阿里繁复的生态业务系统的运营效率。此外,各业务集团及公司将独立面对市场竞争、形成更加独立的发展战略,未来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都将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有望带动公司分部业务价值重估。 淘宝天猫商业集团率先完成分部组织调整,有望强化垂直行业竞争力。4 月 13 日,据36 氪,淘宝天猫率先完成分部组织设计,根据行业消费特点按丰富性、品牌、高频划分为三个行业发展部,1 部主要业务包括淘宝服饰、潮玩、宠物等体现丰富供给的商品;2 部主要包括天猫服饰、消电、美妆等凸显品牌主阵地优势的行业;3部包括淘菜菜、淘鲜达、天猫超市等生鲜食品业务,提供半日达/小时达等履约服务,凸显日常高频消费及时效性。此次调整重新理顺电商业务,基于不同业务的行业属性开展更加独立和系统化的经营,有望驱动淘宝天猫在垂直行业的进一步深耕。
1.4 经营业绩:疫情与竞争影响下增长阶段性放缓,长期仍有可观潜力
23 财年疫情影响下收入增长阶段性放缓,新业务降本提效推动利润改善,长期收入及盈利增长仍具可观潜力。公司上市以来收入增长相对稳健,FY2014-2022 营收 CAGR 达 41.7%;2023 财年受疫情影响CMR增速放缓,22Q4CMR 同比下降-9%。23 年以来消费需求复苏驱动平台 GMV 增长逐步改善,GMV 与CMR 增速差距逐渐收窄,预计宏观好转叠加行业竞争趋缓有望推动长期收入改善。盈利方面,2014-2021 财年集团净利润水平维持较高增长,FY2022 实现 Non-GAAP 归母净利润 1435 亿元,同比下降 20%,主要是由于反垄断罚款以及股权投资损失所致。分业务来看,中国商业支撑集团整体盈利,FY2022 中国商业 EBITA 达 1821 亿元,EBITA margin 为31%,23财年以来新业务降本增效亏损收窄,推动板块盈利逐季改善;云计算 2022 财年开始实现正盈利,实现EBITA11.46亿元;同时国际业务、菜鸟、本地生活等业务高效经营 23 财年持续减亏,长期来看集团盈利增长潜力可期。
充足现金流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凭借集团核心商业板块多年的盈利积累,公司拥有稳定充裕的现金流,FY2022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为 1427.6 亿元,账面货币资金规模达 1899 亿元。充足的现金流为公司扩大投资布局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从长期发展来看为集团扩展生态体系、提高竞争力提供动能。
1.5 股价复盘:架构变革有望带动分部价值重估,未来基本面将决定股价走势
阿里巴巴于 2007 年在港交所首次上市,2012 年集团出于战略转型及加强控股的考虑私有化回购B2B业务,宣布港股退市;2014 年 9 月公司于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2019 年于香港二次上市。2022 年7 月26 日公司宣布拟申请香港纽约双重主要上市。我们回溯阿里巴巴自 2014 年美股上市以来的股价走势及驱动因素:2014.09-2016.01:电商主业转向移动端,新业务投资影响股价波动。集团上市以来主业增长良好,天猫增长超预期,截至 2014 年底股价上涨 12%。2015 年以来受新业务投资和经济疲软影响业绩增长放缓,股价震荡下行,截至2016 年 1 月下跌 36%。 2016.02-2018.06:集团稳居行业第一,整体发展进入高潮阶段,推动股价持续上行。2016 年以来,市场竞争格局清晰,阿里巴巴合作苏宁完善家电 3C 领域布局,逐渐稳固电商行业第一的地位;主营业务方面,广告佣金收入贡献高增速。FY2018 GMV 同增 28%,营收增长 58%,货币化率持续提升,公司整体发展进入高潮阶段,股价持续上行,2016.02-2018.06 股价共上涨 215%。
2018.07-2018.12: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利润下行叠加宏观经济负面影响导致股价下跌。2018 年起拼多多快速发展下沉市场,行业竞争加剧。同时受新业务布局调高成本和创新业务扩大投资的影响,1Q、2QFY19 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 41%、12%,叠加宏观经济负面影响,股价下跌,截至 2018 年底相比 2018 年7 月下降32%。2019.01-2020.02:品牌化提升平台收入,下沉市场用户扩张释放增长潜力,股价恢复上涨。2018 年末以来天猫品牌化战略推进 CMR 高速增长,同时受益于电商低线市场下沉红利,FY2019 年新增活跃买家超1 亿人,阿里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增长潜力获得市场认可,股价恢复上涨趋势,2019.01-2020.02 上涨 70%。2020.03-2020.10:疫情催化下电商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美联储降息驱动市场流动性改善,股价大幅上涨。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线下实体零售消费受限驱动电商线上渗透率进一步提高;此外2020 年3 月美联储紧急降息,人民币汇率走强,市场流动性得以大幅改善, 2020.03-2020.10 阿里股价上涨 73%。
2020.11-2022.10:反垄断政策、疫情及宏观经济影响、行业竞争等因素导致股价下跌。2020 年末起国家市场监管局对阿里巴巴展开反垄断调查,市场反应强烈,股价下跌。2021 年起直播电商的兴起对平台电商造成一定冲击,加之疫情持续性影响导致宏观经济及消费需求相对疲软,公司经营业绩承压,2020.11-2022.10 股价下跌约79%。2022.11-至今:宏观向好&竞争格局优化驱动边际改善,组织变革重塑估值体系推动股价上涨,未来基本面将决定股价走势。2022 年 11 月以来疫情防控政策逐步放开,国内消费需求释放,港股市场回暖,同时公司22Q3、Q4业绩超预期增长,股价震荡回调;2023 年 3 月 28 日公司宣布启动“1+6+N”组织架构变革,子公司独立融资/上市机会有望重塑估值体系提振市场信心,2023/3/28-2023/4/2 股价上涨约 18%。我们认为随着宏观复苏节奏趋稳,未来基本面将决定股价走势。
二、中国商业:核心竞争力仍然稳固,技术创新引领消费者体验持续提升
阿里的中国电商业务在我国零售市场中居领先地位,为集团核心业务板块和主要收入来源。阿里巴巴集团以中国商业业务为核心板块,2022 财年阿里国内市场 GMV 约 8 万亿元,中国商业收入为5927 亿元,占总收入的69%。中国商业板块进一步划分为中国零售商业和中国批发商业两部分,中国零售商业包括淘宝天猫、淘特、淘菜菜、直营业务(盒马、高鑫零售、阿里健康等),收入占中国商业板块的 97.2%,中国批发商业主要包含1688,收入占比2.8%。 淘宝天猫为中国零售商业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平台运营模式,流量变现手段主要为广告及佣金收费。公司国内商业板块 GMV 及活跃用户主要来自淘宝和天猫两大业务板块,在平台定位上,淘宝主要采用C2C销售模式,发挥线上集市功能;天猫则面向企业商户进行 B2C 模式的运营,主要售卖品牌商品,发挥线上购物商城的职能。盈利模式方面,平台主要通过向第三方卖家收取广告费和佣金实现流量变现。FY2022 年受疫情影响商户广告投入增速放缓,客户管理收入(包含佣金)为 3150 亿元,同比增速为 3%。
区别很简单,京东和阿里巴巴是b2c,淘宝是c2c。 1、京东商城和阿里巴巴都是厂家直销商品,质量是公司信誉的保证。一般来说,不能讨价还价。 2、淘宝是,阿里巴巴的子公司,是一个平台。是全国人民都可以出售自己上面的东西,也可以出售。 信誉没有保证,质量也不一样。后来,淘宝上的流量很大。阿里巴巴把一些著名的公司聚集到淘宝,建立了一个“淘宝商城”,属于b2c的性质。因为有保证。 淘宝、京东商城、阿里巴巴的共同点就是都卖东西。 扩展资料: 1、不同的商业模式: 京东商城属于B2C商业模式(即商家――消费者。 淘宝、阿里巴巴是一种C2C商业模式(即消费者――消费者)。 2、两者所集团不同: 京东商城所属京东集团。2014年5月,京东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京东集团下设京东商城、京东金融、拍拍、京东智能、O2O、海外营业部等部门。 淘宝所属阿里巴巴集团,成立于2003年5月10日,由阿里巴巴集团投资。 3、不同的创始人: 京东商城的创始人是刘强东。 淘宝是马云创立的。 阿里巴巴(现在叫1688)的东西为什么便宜的原因如下: 1,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1688上聚集了不少源头厂家和供应商等,该平台也主要是以批发和采购为主,货品走量。当那些线下线上的实体店主、零售商家、淘宝店主等需要上货进货的时候,淘宝店主有两个选择,一是直接去找线下的厂家和供应商,二是直接上网站批量进货。 现在的物流业也这么发达了,直接上网站进货成本低速度快,所以就有很多人选择从网站进货,当进货的人多了,出现“撞衫”的也就不奇怪了。当然定制的或者与厂家达成垄断协议的除外。 2、其次,为什么那么便宜:前面说了1688平台走量,批发的价格自然比单卖的价格便宜,而且上面很多商家都是有价格区间的,批发的量越多就越接近成本价,所以出现便宜的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扩展资料: 1688以批发和采购业务为核心,通过专业化运营,完善客户体验,全面优化企业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1688已覆盖原材料、工业品、服装服饰、家居百货、小商品等16个行业大类,提供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现货批发等一系列的供应服务。 1688采购商城是阿里巴巴1688旗下自营的工业品采购超市。面向国内生产制造企业,提供涵盖五金工具,劳保防护,电工电气,机械部件,行政办公,物流包装,LED照明、精细化学和公用设施等产品品类。 1688采购商城保障所有商品正品真货,并提供七天无理由退换服务。采购商城承诺按约发货,并由商城统一提供发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1688 假的,近期,有多起犯罪分子以阿里巴巴商城抢购优惠券挂单转卖商家赚取差价为诱饵,骗取被害人信任,后通过设计层层门槛,骗取被害人财物的按键,近期网络*频繁,请注意防范。阿里巴巴全球购物平台 阿里巴巴全球购物平台官网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含金量高吗,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奖金,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名单,阿里巴巴全球购物平台官网
..天猫互助群最新群2023,天猫互助群最新群2023,天猫 618 互助群 微信,群里的小伙伴都超友善!2023 淘宝618 年中大促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加入吧! 想进618天猫狂欢盛典助力显示当前参与人数过多怎么办 2023年 618淘宝购物狂欢节天猫互助群最新群2023 2023年淘宝618 购物狂欢节天猫 618 互助群 微信 的小伙伴,关注加好友,加入互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