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优惠

淘优惠

2023年华泰开门红产品怎么样 华泰证券1月3日走势分析

618活动 0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华泰保险开门红产品,华泰人寿开门红,华泰 1.3 开户优惠,华泰保险何时上市

核心观点

一、复盘防疫政策优化后经济回升的特点

复盘2023年1-5 月总需求走势,我们观察到内需回升在1-2月“开门红”后动能有所走弱,并在4月呈明显下滑趋势。5月高频指标显示,2022-23两年复合增长率5月或继续低于4月。内需相关指标中,3月下旬后地产及相关需求势能下行速度及影响尤为值得关注。由此,开发商现金流修复中断,地产及相关产业链融资环境再度恶化、导致信贷周期承压。

与其他国家的经验相比,中国疫后恢复阶段劳动参与率和产能回升较快,但收入和需求回升相对滞后,再通胀动能总体弱于此前预期,外需韧性成最大亮点。鉴于这些供需回升的特性,叠加海外通胀进入下行阶段、部分消费品海外产能扩张波及国内价格(如电动车),中国通胀指标在疫后走势明显偏弱。而在国内产能恢复快于需求的环境下,外需韧性成为最大亮点。

二、调整2023-24年各项宏观指标预测

我们将2023-24全年实际GDP增长预期从此前的6.2%/5.8%下调至6.0%和5.0%,并将2023年名义GDP增速预测下调2.8个百分点至6.0%、隐含通胀预期下修。鉴于2023年1季度实际GDP同比达4.5%,超出我们此前3.6%的预期,我们本次对2023年2-4季度实际GDP增长隐含下调幅度更大。预计4季度受到内需总体偏弱、外需不确定性上升拖累而环比走低、对2024年增长形成更大拖累。下调内需增长外,我们将2023年CPI和PPI年均预测分别下调至0.9%和-2.3%,全年GDP平减指数或降至0%左右。

大幅上调净出口对增长的贡献,并将23年名义内需增长的预测从10%左右下调至4-5%。分部门看,我们主要下修了2023年投资增长预测,反映地产周期再度走弱的影响。同时下调进口增长预测、上调顺差/净出口对增长贡献。预计2023年贸易和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例将继续高位上升,分别达6.5%和3.3%。鉴于企业盈利相对名义GDP增长的“弹性”在3-5倍,企业盈利、尤其是内需、投资相关行业盈利预期可能也需要相应调整。

三、对政策路径的基准假设

基准情形下,预计7月出现“稳增长”窗口期,但结合跨周期调节目标,对地产周期、信贷需求、财政支持等方面政策的总基调或仍是“托而不举”。

货币政策方面,预计LPR在2023年下半年-2024年上半年间下调30个基点,准备金率微降25个基点,信号意义均大于实质。实际操作中,央行或将更多运用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承托(地产周期走弱环境中)信贷周期。财政政策层面,预计全年财政预算调整和扩张空间有限,转移支付和政策性银行贷款对基建和地方政府部分支出的支持有望阶段性加码。地产相关政策方面,估计支持首套房及改善型住房需求政策或进一步放松;针对高库存城市的去库存和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力度有望加大、但主要以一城一策为原则。

基于上述的增长路径及政策路径假设,结合海外高利率和增长不确定性并存的宏观环境,我们预计国内无风险利率(包括10年国债利率)可能有震荡下行的动力,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7左右区间波动。

风险提示:海外金融系统风险爆发,地产周期超预期下行。

目录

一、复盘防疫政策优化后经济回升的成色――内需回升后劲不足,再通胀动力趋弱

二、为何内需回升动能减弱?

三、2023下半年的政策路径假设

四、更新2023-24增长预测及路径:曲折中寻找新平衡点

五、内需恢复的关键变量:地产与消费

六、分部门增长预测――下调名义内需增长,上调净出口贡献

1)消费:受居民收入回升制约、全年增速或落于此前预测下限

2)投资:基建退坡、地产链拖累加剧,下调全年投资增速至5%左右

3)进出口:出口韧性犹存、贸易顺差或持续回升

七、下调CPI与PPI预测

八、利率与汇率如何变化?

九、风险提示

正文

复盘2023年1-5月的总需求走势,内需回升在1-2月“开门红”后动能走弱,并在4月呈明显下滑趋势。虽然在低基数效应的推动下,今年3-4月的各项经济活动指标表观上呈现同比增长上升的局面,4月零售增长从3月的10.6%上升至18.4%,4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录得5.6%,然而,去除较低的基数效应后,3-4月经济增长动能呈减弱的态势,尤其内需。用2022-23两年复合增长衡量,3月后消费、投资、工业生产、地产需求等一系列指标的增长动能明显再度弱化――具体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复合增速从1-2月的5.1%下降至3月的3.3%和4月的2.6%;工业增加值4月快速回落至近1.3% 的2022-23复合增长率,而此前1-2月曾一度攀升至4.9%,3月仍保持在4.4% 的复合增长率(图表1和2)。同时,投资两年复合增长率也从1-2月的8.8%下行至3月的5.7%和4月的2.7%,其中地产、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长均呈减速状态。

5月目前为止的高频指标显示,内外需的环比增长速度在5月可能进一步下行,而2022-2023两年复合增长率5月可能继续低于4月。比如,万得数据显示5月前20天30城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上升6.6%,5月上旬发电量同比8.9%,而我们外需的高频监测指标、华泰日度出口需求指数(HDET,参见《高频到日度:华泰独家出口监测指标》,2023/4/23)显示,此前经济增长中最大的“惊喜”和亮点,出口增长也可能在5月从3月的14.8% 和4月的8.5%(美元计),降至5月的0%左右,甚至可能在6月再度转负。此处值得一提的是,(净)出口增长超预期,可能是支撑1季度GDP增长明显高于万得一致预期的最主要因素,也是中国经济疫情后恢复和其他经济体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特点(图表4)。这个与众不同的特性,一方面彰显了中国出口的韧性和竞争力(参见《中国出口产业链的升级与重塑》,2023/4/16),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内需回升总体势能较弱、再通胀动能不强的特点(即价格较低强化了中国出口产业的竞争力)。这在后文会进一步展开。

内需相关指标中,3月下旬后地产及相关需求势能下行的速度及影响尤为值得关注――与之相关的是,信贷扩张强度也快速下行。地产去杠杆带来的“供需两弱”局面之外,去年疫情对地产需求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在去年12月防疫政策优化后,我们观察到地产需求在今年1-2月出现了明显的反弹,成交量和成交额(季节调整后)较12月回升近10%,商品房销售面积两年复合同比增长从去年12月的-24%回升至今年1-2月的-6.6%,然而,3月回升动力明显减弱,而4月销售量绝对值几乎已经回落至去年4月较低的基数水平上。由此,成交量两年复合增长2023年3月下行至-9.3%,4月大幅走弱至-28.2%,而销售金额两年复合增长也从3月的-10.4%明显走弱至4月的-23.3%(图表5和6)。季节调整后,今年4 月的月度商品房销售额明显下行,而销售面积已经“跌穿”2022年9月低点,达到了年化仅12.5亿平方米的水平(图表7 和 8 )。

由此,开发商现金流修复还未开始,似乎就已经中断,且整体信贷周期承压。图表9显示,开发商资金到位虽然在今年1-2月环比有所改善,但同比在低基数的基础上年初至今仍在收缩。从两年复合增长(收缩)的角度衡量,开发商资金到位同比从去年12月-23.7%的两年复合增长,恢复到今年3月的-11%,但今年4月再度掉头下行至-18.4%。值得注意的是,开发商此前20年形成了“高杠杆、高周转”的运作模式,而当现金流连年双位数快速收缩后,结果必然是快速(被动)去杠杆。由于2020年底地产相关融资(不包括地产为抵押的间接融资)占政府债外社融存量四分之一左右,而占中国非金融企业总负债曾达三成,所以,当开发商去杠杆之时,信贷周期会有一个向下的“地心引力”(图表10和11)―― 今年3月开始,社融增长开始环比减速,而4月社融环比增长陷入“紧缩”区间(月环比年化扩张率仅7%左右)。具体看,居民中长期贷款再度明显收缩,而票据融资和企业债发行也明显收缩(参见《地产需求再度走弱,4月社融不及预期》,2023/5/11)。往前看,如果地产周期疲软的趋势不改,地产去杠杆可能“任重道远”,对信贷周期也可能产生较为持续的紧缩效应。

随着现金流恢复的“中断”,地产商的融资环境也再度恶化。图表12和13显示,开发商债券指数在去年11-12月的快速反弹后再度回落,而融资成本也再度攀升――以开发商海外债为例,有效利率再度突破20%。结合近期人民币随着复苏动能趋缓而边际走弱,开发商本币计算的融资成本达到20%以上,结合两位数速度收缩的现金流,开发商的偿债能力再度快速被腐蚀。

与其他国家疫情后复苏的经验相比,中国经济复苏后劳动参与率和产能回升较快,但收入和需求回升总体偏慢。纵观全球,虽然防疫政策优化后中国内需随之快速反弹,但比较其他国家重启的经验,中国也呈现不同的特点。一方面,国内工业生产、就业、和供应链效率的回升显然比其他国家更为迅速、高效。但另一方面,内需恢复动力不足,居民储蓄意向持续偏高,收入和消费回升持续性不足,由此,对其他经济部门的正向溢出效应也有待加强。收入方面,低基数下2023年1季度名义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1%,与名义GDP基本持平。然而,用2022-23两年复合增速衡量,1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仅为5.7%,不及名义GDP两年复合6.9%的增长率,显示劳动者薪酬占GDP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这与其他国家走势有所不同。图表14显示,目前25岁-59岁劳动力失业率已经位于2018年以来历史低点,而25岁以下失业率达到历史高点,就业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明显分化,但劳动参与率仍然居高不下,和其他国家疫情后的表现有所不同。同时,图表15显示,今年以来中国居民的周度工作时长上升了2%左右,而其他国家和疫前水平总体持平,显示居民就业动力较强,但企业扩张动力不足,可能反映企业对长期发展、投资、扩张的信心有待进一步巩固。

需求方面,虽然消费倾向较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时期有所回升,但总体回升速度偏缓。中国疫情冲击较大的时期,居民消费倾向(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明显受到压制――比如2020年1-2季度、2022年2季度、以及2022年四季度,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从疫情前的70.5%降至65%、66%、65%的水平。同时,疫情三年的平均消费倾向从2016-2019年均值的70.5%下降至67%左右(图表16和17)。今年1季度,虽然部分消费板块的需求出现较为强劲的回升,如出行、餐饮等;但总体消费倾向仍维持在67%的低点,与其他国家、尤其疫情期间对居民转移支付额较高的国家相比,回升速度总体偏慢(图表18;参见《再论中国消费回升的空间》,2023/1/15)。另一面,居民超额储蓄仍在上升。

由此,中国疫情后经济复苏和其他国家呈现截然不同的通胀走势。劳动参与率和产能回升超预期,而内、外需求回升都有波折,带来很多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全球通胀周期也进入下行阶段,叠加部分消费品海外产能扩张后波及国内价格(如电动车),中国通胀在疫情后走势明显偏弱――CPI从2022年12月的1.8%,一路下探至2023年4月的0.1%,为2021年3月以来的低点。同时,PPI在2023年4月录得3.6个百分点的同比收缩。从5月的高频指标判断,我们的日度PPI显示,5月PPI可能进一步下行至-4%至-5%的水平(参见《增长动能环比走弱》,2023/5/21),CPI受低基数提振可能有所回升,但大概率仍低于1%、并低于“合理区间”。下半年,CPI可能有所回升,但总体动能对比其他国家经济复苏的经验,可能明显偏弱。

虽然消费倾向较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时期有所回升,但总体回升速度偏缓。中国疫情冲击较大的时期,居民消费倾向(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明显受到压制――比如2022年1-2季度、2022年2季度、以及2022年4季度,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从2016-2019年均值的70%降至65%、66%、65%的水平。同时,疫情三年的平均消费倾向从此前的70%下降至67%左右(图表16和17)。今年1季度,虽然部分消费板块的需求出现较为强劲的回升,如出行、餐饮等;但总体消费倾向仍维持在67%的低点,与其他国家、尤其疫情期间对居民转移支付额较高的国家相比,回升速度总体偏慢(图表18;参见《再论中国消费回升的空间》,2023/1/15)。另一面,居民超额储蓄仍在上升。

二、为何内需回升动能减弱?

从经济自身修复动能层面,我们第一部分列举的数据及其趋势显示,居民和私有经济主体部门对未来增长和收入的信心有待进一步巩固。虽然防疫政策优化后,居民消费倾向有所回升(参见第一部分的图表16和17),但总体距离疫情前的趋势水平还有较大的距离。从另一个角度看,消费倾向偏低意味着,居民端的储蓄率仍然居高不下。图表19显示,居民超额储蓄仍在累积,显示居民防御性储蓄的意愿仍较强。值得注意的是,宏观层面的“储蓄”概念指的是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之外的所有其他“配置”,包括投资、购房、也包括还(房)贷。同时,企业端,盈利增长偏弱――1-4月工业企业盈利增长-20.6%,而今年1季度沪深300上市非金融企业利润同比降幅为5.8%。各项指标显示企业对未来的信心有待进一步巩固――比如,开发商购置土地和开工均继续收缩(图表20),但完工的年化水平已经达到2020年底的高点,显示开发商“防御式”缩表意愿较强(后文第五部分将进行更为详细的论述);再举例,劳动力工作时长在防疫政策调整后上升,但企业扩招意愿弱,显示企业长期扩张和投资的动力仍然较弱。

同时,地产去杠杆周期未能止步,对消费、投资、地方政府收入/支出,以及总信用周期的压力仍在持续。一方面,如第一部分所述,地产需求相关指标在3月后迅速走弱,可能与居民和企业对未来收入和增长的预期不稳互为因果;另一方面,虽然地产需求端和融资端政策均有所放松,但执行层面仍有“堵点”,开发商现金流状况仍远未回到可持续的正常化水平。然而,开发商土地购置已经连续4年负增长,新开工季调后折年水平从2020年10月高点下行约6成(参见第八部分的图表69)。由此投资总体动能偏弱,而信贷周期承压,在居民贷款、企业债融资、票据融资走弱等多个层面均有所显现(图表21)。同时,地方政府收入持续承压,基建资金来源在中央政府项目及配套款项下放后就有“青黄不接”的现象(图表22)。

最后,从宏观数据观察,货币和财政对经济回升的支持力度在3月开始回落,4月明显下降。虽然从2022年12月的经济工作会议、到2023年4月底的政治局会议的一系列表述中,对逆周期调节政策的立场基本没有变化(参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促发展、重稳定》,2022/12/17;《增长目标5%左右,政策执行或留空间》,2023/3/5;《“乘势而上”稳内需》,2023/4/28),但在实际行动层面,我们观察到货币和财政的“主动宽松”力度均有所走弱。图表23显示,央行PSL的净发行在今年以来总体为负,而2022年10-11月期间扩张力度最大。历史上,PSL发行往往和政府逆周期调节的实际发力时点吻合。图表24显示,央行基础货币扩张(如再贷款等)在今年2月后也开始减速,对整体货币创造和信贷周期的支撑力度有所下降。财政层面,财政存款增长在3月后再度加速,显示财政宽松力度边际下行,对货币创造也形成一定压制;此外,财政月度收支缺口在3月后收窄、2023年4月明显收缩,其中,财政存款在4月同比多增4,618亿元,同比增速从3月的-1.9%回升至6.6%,显示财政资金下放速度边际减弱,同时,4月税收增长大幅回升,两年复合增长看,财政去年留抵扣税的宽松效果在今年4月增值税增长大幅回升后被部分腐蚀(参见《财政扩张力度有所下行》,2023/5/18)。

三、2023下半年的政策路径假设

基准情形下,我们预计稳增长政策的力度在7月可能再度加码,出现“稳增长”窗口期,但可能仍然维持总体“跨周期”调节原则,强调短期稳增长和长期结构性调整目标的一致性。对地产需求、信贷需求、财政支持等方面政策的总基调可能仍是“托而不举”。从目前高频指标观测,不排除5月信贷周期进一步走弱,内外需增长动能均有所减速。内需方面,地产需求有所走弱、消费回升动能不足,1-4月社零同比回升8.5%,但两年复合增速仅为4.1%,低于17-19年的平均增速。而外需层面,我们预计欧美金融体系风险尚未“靴子落地”,往前看衰退风险或将逐季增加。由此,5-6月的各项增长指标可能继续下行,尤其考虑到基数升高,同比增长可能较4月进一步明显回落。从此前的规律判断,随着内需进一步走弱、尤其是地产及地产相关需求回落、以及地产相关金融风险仍存在,叠加外需增长可能在6月高基数压力下转负,7月可能迎来今年的“稳增长窗口期”。回顾去年的“稳增长窗口期”,随着表观同比增长的回升,今年的阶段性稳增长力度可能不及去年(参见《千呼万唤的稳增长政策关键窗口期》,2022/5/24),但总体方向和“着力点”可能可以借鉴去年。财政方面,财政支出力度可能边际加速,不排除地方债发行加速、政策性银行扩表等“准财政”扩张加力,助推基建和地产区域性“去库存”。货币方面,目前市场定价的利率水平已经持续低于政策利率水平,不排除央行在信贷周期紧缩压力下“顺势而为”,或微幅(约每季度10个基点)调降政策利率,释放稳增长信号,且小幅(25个基点一次的)降准工具也可能再次被使用。同时,央行可能通过结构性货币工具(如再贷款等)加大基础货币投放,主要支持方向可能仍是地产去库存、保障性住房需求、战略新兴产业、绿色金融等。

具体看,货币方面,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央行可能“顺势而为”微幅(或为约每季度10个基点)下调政策利率,同时今年3季度可能会再次小幅(25个基点一次)降准。近期市场利率已持续低于政策利率水平,如5月以来DR007在1.7%-1.95%之间震荡、持续低于2%的7天逆回购政策利率(图表27),而3月中下旬以来,1年期AAA同业存单利率持续低于2.75%的1年期MLF利率(图表28)。随着7月政策或进入“稳增长”窗口期,央行可能会“顺势而为”调降政策利率。在降息节奏上,央行可能会像今年1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所强调的、采取“缩减原则”,或在接下来3个季度每季度下调约10个基点。此外,央行可能会在今年3季度小幅降准25个基点,以降低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然而,考虑到当前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已处于2008年以来历史低位,进一步降准降息对经济的提振作用可能相对有限、信号意义可能大于实质。

结构性政策工具可能继续承担货币政策稳增长的主力,主要支持方向可能仍是地产去库存、保障性住房需求、战略新兴产业、绿色金融等。截至今年1季度末,央行结构性政策工具余额达6.82万亿元,较去年4季度6.45万亿元继续上行(图表29)。考虑到央行强调结构性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我们预计今年结构性政策工具投放基础货币的力度可能略弱于22年。在主要发力方向上,稳地产可能仍是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重点。虽然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实施期已于今年3月结束,但央行在今年1月新设立800亿元额度的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以及1000亿元额度的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分别支持金融资管公司并购存量地产项目、以及住房租赁市场和保障性住房需求发展。同时,PSL也有重启的可能。此外,支持战略新兴产业来提升经济发展安全,以及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来实现中长期双碳目标或将继续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重点发力领域。

财政政策层面,预计全年财政预算调整和扩张空间有限,我们下调今年财政支出的实际实现赤字的预期,转移支付和政策性银行贷款对基建和地方政府部分支出的支持有望阶段性加码。虽然表观财政预算赤字率较去年上行,但实际实现的财政赤字率可能从22年的9%回落至8%左右。今年1-4月财政收支缺口下降,边际呈现退坡,而财政存款有所上行,财政政策呈现较快“正常化”,逆周期调节力度边际回落。考虑到一方面今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进入关键期,短期内或将承压,同时土地收入进一步回落,对财政扩张或带来一定掣肘,财政政策“正常化”的过程比我们此前预期的更早(参见《上调2023年增长预测至6.2%》,2023/01/29)。

  • 2023年1-4月中央+地方合并赤字(广义口径)为1.66万亿元,同比少增3,989亿元,显示年初至今财政扩张仍偏紧,地方政府债务上行及卖地收入回落或继续制约财政刺激力度。财政收入虽然增长、但主要受去年同期增值税大规模留抵退税导致的低基数效应,而2023年,大部分针对特殊行业(如汽车等)的减税降费政策已退出,针对制造业及困难行业的大部分缓税政策同样结束。留抵退税政策虽将在2023年延续,但完成规模或将较去年大幅收窄。

  • 同时,地方政府仍面临一定的债务偿还压力、或需借用今年部分收入用以平滑往年支出;同时,土地收入继续回落可能持续拖累政府性基金收入、带来的风险敞口或在今年进一步暴露,对财政扩张带来较大掣肘。4月以来,居民购房需求再度下行、开发商现金流情况仍待改善,房企拿地需求再度回落,而4月财政扩张力度再度下行,呼应4月财政存款明显同比多增。

  • 根据两会期间公布的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预算赤字率上调至3.0%左右,新增地方专项债3.8万亿元,中央和地方合计预算财政赤字率从2022年的5.8%上行至2023年的6.1%。广义的政府净融资来源则主要涵盖一般公共预算赤字(国债、普通地方债)、政府性基金赤字(地方专项债),以及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

地产政策方面,总体或仍将延续“托而不举”的基调。4月政治局会议延续了两会对于地产政策“房住不炒”的表述,但继续强调“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参见《“乘势而上”稳内需》,2023/4/28)。地产周期回升基础仍待进一步夯实,政策仍以支持为主,但我们预计2023年下半年地产相关政策可能延续“托而不举”,控制房价波动处在较为平稳区间,我们认为地产相关增量政策仍有空间:

1. 支持首套房及改善型住房需求的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2023年开年以来,全国多地继续放宽首套及二套房限购限贷政策,地产需求端政策继续发力(图表32):杭州、南京等二线城市均不同程度地缩小居民限购范围,而合肥、宁波等地则通过调整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方式促进居民购房需求释放。我们认为,部分城市需求端限购限贷政策可能在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继续有所调整以促进居民改善性需求继续释放,不排除一线城市跟进的可能性。

2. 在“一城一策”基础上,2023年地方政府及国企可能助力地产市场以加速去库存进程,尤其是在高库存城市。一方面,2023年开年以来,各线城市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仍大幅高于2021年的平均水平,其中以地产销售回升偏慢的二三线城市尤甚,开发商项目资金回流较慢(图表33);另一方面,4月政治局会议仍多次强调加快保障性住房及廉租房建设,地方政府存在保障性住房供给的硬性需求。因此,我们预计2023年下半年及2024年,作为稳地产及保障房建设政策的一部分,中央若鼓励地方政府向开发商购置部分空置楼盘以改造为保障性住房不失为较好的举措,具体的操作方式可能包括:1)政府回购待售库存较高的房源作为保障性住房,如2022年3季度以来,苏州、济南、福州市政府计划定向回购部分新房项目作为租赁及人才房储备房源;2)鼓励国企收购困难房地产企业的存量项目,如2022年9月湖州、邯郸等地出台专项政策,鼓励国企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安置住房。在“一城一策”的政策导引下,地方政府及国企可选择将存量商品房转为廉租房及人才房以收取租金现金流,亦可推出可在后期“租转购”的长期廉租房以解决低收入人群的远期住房需求。

四、更新2023-24增长预测及路径:曲折中寻找新平衡点

结合

华为matebook新品有何新变革 华为matebook新款正式亮相

华为matebook新品2023 6月,华为matebook新品发布会2023,华为matebook新品发布2020,下一页p20

原标题:华为MateBook家族四款新品开售,为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理想选择

在日常办公、学习和创作中,笔记本电脑早已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伙伴。然而一款合适的笔记本电脑对于提升工作效率和使用体验非常关键。华为MateBook家族最近迎来了四款备受关注的新品:华为MateBook X Pro 2023、华为MateBook 16s 2023、华为MateBook 14s 2023以及华为MateBook 14 2023。这些全新产品自5月25日起正式上市销售,而且紧接着就是618促销活动,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购机的优惠。在本文中,我们将从预算和使用需求的角度出发,为大家解析这四款华为MateBook新品,协助您作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预算10000-14000元:商务精英&职场白领首选华为MateBook X Pro 202

华为MateBook X Pro 2023是一款针对高端PC用户设计的智慧旗舰轻薄本,特别适合那些追求性能和外观的商务精英和职场白领。它采用微绒金属机身,拥有舒适的手感和丰富的配色。14.2英寸原色全面屏具有高分辨率和超高屏占比,使观看体验更真实。此外,它搭载了强大的酷睿i7-1360P处理器,支持32GB高速大内存和2TB固态硬盘。Super Turbo技术为其带来软件秒开、疾速开机和快速充电等功能。华为MateBook X Pro具有许多智慧功能,如超级终端、智慧交互等,能满足商务精英和职场白领在办公和娱乐中追求高效智能体验的需求。

预算7000-10000元:专业需求用户首选华为MateBook 16s 2023

华为MateBook 16s 2023是一款专业高性能大屏轻薄本,适用于那些对性能、显示效果和连接能力有专业需求的用户。它首次搭载了32GB超大内存和全新的第13代英特尔酷睿标压处理器。16英寸2.5K触控全面屏采用3:2比例,享有100% sRGB广色域、10.7亿色显示和高色准?E<1。此外,华为MateBook 16s具备超级终端、智慧交互等多项智慧能力,可为用户提供卓越的智慧PC体验。

预算6000-9000元:专业性与便携性兼顾的华为MateBook 14s 2023

华为MateBook 14s 2023将轻薄和性能完美结合,非常适合那些对专业性和便携性有需求的用户。该款笔记本电脑不仅在屏幕尺寸方面更小巧(14.2英寸),还具备了出色的性能配置。第13代英特尔酷睿i9处理器,并通过英特尔Evo认证,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都能轻松应对。此外,华为MateBook 14s还支持智慧会议功能,可以有效过滤掉环境中的杂音,提供整洁的会议环境。

预算5000-7000元:大学生及职场新锐的华为MateBook 14 2023

华为MateBook 14 2023则是一款专门针对大学生和职场新锐设计的触控全面屏性能轻薄本。2K触控全面屏加上十点触控技术,让操作变得更加轻松便捷;第13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和Super Turbo技术的搭配,带来了流畅快捷的系统体验。

同样,华为MateBook 14还具备超级终端和智慧会议等智慧功能,提升了产品的整体使用体验。

如今,这几款华为MateBook新品已经在华为商城、授权电商、华为体验店以及授权零售商等平台正式开售。无论你是预算充足的专业人士,还是有限预算的大学生和职场新锐,相信在这几款新品中总有一款能够满足你的需求。所以,近期想要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朋友们,赶紧行动起来吧!不要错过这个挑选理想笔记本的好时机!

最后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临近618华为也为广大用户带来了一波福利。这个618,就来华为商城选购你的心仪办公装备,华为笔记本系列至高优惠2000元,还能享至高12期0分期利息福利,整点更有限量好礼相赠,快来入手吧!同时在华为商城APP搜索“618”,还能进入618专属活动页面,瓜分十亿积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天猫互助qq群2023 618 ,天猫互助qq群2023 618 ,天猫互粉群二维码,我们组织了一个淘宝狂欢节天猫助力微信群二维码2023,讨论各种活动话题,包括2023年 618天猫年中大促,双十一等等。你有兴趣加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