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为什么能接手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张勇入职时的职位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雷递网 乐天 3月28日
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布全员信《唯有自我变革,才能开创未来》,启动新一*司治理变革。
根据方案,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将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将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阿里巴巴集团则将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
信中,张勇希望每一位阿里人回归创业者状态再出发,“不拥抱变化就会变得僵化,不改变自身就会被时代打败”。
根据全员信,张勇在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CEO的同时,兼任阿里云智能集团CEO;戴珊任淘宝天猫商业集团CEO;俞永福任本地生活集团CEO;蒋凡任国际数字商业集团CEO;万霖继续担任菜鸟集团CEO;樊路远任大文娱集团CEO。其他公司也将独立经营管理。
本次组织治理变革由张勇发起,已分别经集团合伙人与董事会一致通过。这轮变革从集团顶层入手,重新定义和构造阿里巴巴集团与各业务的治理关系,被认为是“阿里巴巴24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组织变革”。
在全员信中张勇表示,“解决生产力的发展和创造不同,首先必须从生产关系的变革入手”。这也是阿里巴巴组织变革一直以来的出发点。2015年,阿里推动“中台战略”,一度成为互联网科技行业公司治理标杆;2020年,张勇推动经营责任制改革,又以四大板块分立实现阿里巴巴多元化治理,成立多家独立经营的环路公司。
从阿里巴巴发展历程来看,组织的深度调整在不断激发重大技术和业务创新。比如,2011年一个淘宝变为“三个淘宝”,长出了天猫。
此次变化的一个关键动作是,各业务集团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阿里巴巴集团则全面实现控股公司管理。对各业务而言,治理架构独立意味着直面市场洗礼,与之对应的是创新激励的可能性。在公开信中,张勇称,“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未来,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都将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
目前,阿里旗下阿里云、菜鸟等多个业务已是市场头部企业,盒马、平头哥等业务融资上市传闻不断。对六大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而言,全面独立经营有利于市场更好对价值称重,“让员工真正走向为自己的业务而战”。
近两年,张勇在内外部多次强调,敏捷组织是实现多业务多业态超大型企业高效治理的路径。此次形成“1+6+N”组织架构,即是敏捷组织理念进一步深化的自然结果,意味着阿里走向组织治理全新阶段。
同时,阿里集团的职能部门也将迎来有序变化。根据全员信,集团中后台将全面做轻、做薄,这意味着阿里巴巴从2015年以来建立的“大中台”能力会逐步被更强有力的前台吸收,以更敏捷的方式服务更多元化的发展需要。
附全员信:
唯有自我变革,才能开创未来――关于阿里巴巴集团组织治理变革的决定
各位阿里人:
在即将迈入新财年之际,首先我要感谢过去一年间,面对很多全新挑战之下你们始终如一的努力和贡献。
自我变革永远是保持初心、开创未来的最好选择。阿里巴巴从1999年成立伊始,就不断在创新和变革中演进和迭代,始终用生产关系的先进性来驱动先进生产力的释放、创造价值、引领发展。今天,我们也将迎来阿里巴巴创办24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组织变革。
今天的阿里巴巴,已成长为多业务、多业态的超大型组织,这些业务特质不同,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同、客户不同、发展阶段也不同。新财年伊始,我们全力响应国家“拼经济”的号召,以协助中小企业全面数字化升级,打造现代商业数字基础设施为目标而积极行动起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并创造不同,首先必须从生产关系的变革入手,而变革又必须从集团顶层开始。
八年前的2015年,集团全面提出中台战略,形成了“大中台、小前台”治理模式下的One Company。从2020年开始,集团积极倡行打造敏捷组织,推行多元化治理结构下的经营责任制,目前已经设立了多家独立经营的环路公司。今天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变革,走向组织治理的全新阶段――构建“1+6+N”的组织结构,即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并分别建立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的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对各自经营结果负总责。具体计划如下:
成立云智能集团,由我兼任CEO;
成立淘宝天猫商业集团,戴珊(苏荃)任CEO;
成立本地生活集团,俞永福担任CEO;
成立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蒋凡任CEO;
菜鸟集团继续由万霖担任CEO;
成立大文娱集团,樊路远(木华黎)担任CEO。
此外,其他具备条件的业务组织将设立多家业务公司,全面实行公司化管理。
阿里张勇天猫 阿里天猫张勇阿里掌门人张勇,阿里张勇联系方式,阿里ceo张勇的从业经历,阿里掌舵人张勇
过去10年阿里巴巴经历的多轮架构调整,却并未成功刺激出太多新的生产力,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浪潮中被对手抢走了很多市场机会。现在,阿里需要吸取上个时代的教训,才能迎接AI时代。
记者 | 吴洋洋
编辑 | 王姗姗
3月28日,阿里巴巴CEO张勇提出了公司最新组织结构:“1+6+N”。即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并分别建立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的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对各自经营结果负总责。
其中,“1+6+N”中的“1”为阿里巴巴集团,“N”为阿里健康、高鑫零售、银泰商业、盒马、夸克等,“6”为:
-成立云智能集团,张勇兼任CEO;
-成立淘宝天猫商业集团,戴珊(苏荃)任CEO;
-成立本地生活集团,俞永福担任CEO;
-成立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蒋凡任CEO;
-菜鸟集团,继续由万霖担任CEO;
-成立大文娱集团,樊路远(木华黎)担任CEO。
此外,集团的中后台能力,将“有序进入到相关业务集团和公司”,意味着从2015年开始建立的“中台”(包括技术中台、广告中台等)也可能被拆分。
这次调整的核心方向只有一个,就是让每个垂直业务都逐渐拥有完整的公司架构――从董事会到技术团队,并且,“单独面对资本市场,成熟一个,上市一个。”张勇说。
新的架构类似于Google在2015年设立了一个控股母公司Alphabet。未来,阿里巴巴集团将成为阿里云智能集团、阿里淘宝天猫商业集团、阿里本地生活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阿里菜鸟集团、阿里大文娱集团等6个子公司的控股公司。
新架构下,张勇、戴珊、俞永福、蒋凡、万霖、樊路远等6位CEO都需要转换自己的身份,从职业经理人切换为创业者。即使没有使用“自负盈亏”这个词,张勇也已经把他们第一次推到了承担压力的最前台。
2023年的这轮架构调整,在阿里巴巴的组织变革中不是最激进的。2012年7月,据说是马云为“退休”做准备,对阿里实施了“一拆七”,建立事业群制。5个月后,阿里又宣布进行公司历史“最艰难的一次组织、文化变革”,将阿里系原7个事业群拆成25个事业部,目标是为了刺激小团队的创新力。
“拆”完的第三年,阿里又宣布了旨在实现“one company”的架构整合方案。CEO张勇提出“大中台”概念,称其为阿里生态体系的发动机,以支持更多年轻管理团队在“业务小前台”的敏捷决策。
现在,如张勇所说,“1+6+N”是阿里巴巴创办24年来“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多元治理”是大公司的一道长期命题。10年来,阿里的组织架构上演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完整循环,从中可以看到技术大公司内心的“矛盾纠结”:一方面,公司要紧紧抓住技术大潮的每一轮关键变化,扶持由年轻一代管理层领导的业务创新;同时,它还在考虑如何维系所谓“价值观”,在24万员工中做到“人心不散”。
过去10年阿里巴巴数轮组织架构调整方案 |
2012年7月 阿里宣布“一拆七”:把原子公司制调整为事业群制,分为淘宝、一淘、天猫、聚划算、阿里国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和阿里云七个事业群,称为“七剑下天山”。 |
2013年1日 阿里7个事业部被拆成25个事业部,新管理体系由战略决策委员会(由董事局负责)和战略管理执行委员会(由CEO负责)构成。 |
2015年12月 实施“小前台,大中台”的架构调整,设立中台事业群,并重组平台治理部和商家事业部。在零售电商事业群之外,对阿里妈妈、云计算和菜鸟三大事业群实行总裁负责制。 |
2017年1月 提出“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战略。 |
2021年12月 提出“国内外双循环”战略,将阿里零售商业板块分成“中国数字商业”(包括大淘宝――淘宝、天猫、阿里妈妈,B2C零售事业群,淘菜菜,淘特和国内贸易)和“海外数字商业”分别由戴珊和蒋凡负责。 |
2023年3月
构建“1+6+N”的组织结构,即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01
2013年-2015年:拆分
2003年,淘宝交易额不到一亿元,2012年,淘宝交易额成长了一万倍,首次突破一万亿元。
初尝长大滋味,马云在2012年底对阿里巴巴提出了第一次重大的组织架构调整。调整前,阿里巴巴分为淘宝、一淘、天猫、聚划算、阿里国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和阿里云七大事业群(当时称为“七剑”),以及支付宝、阿里金融两家独立子公司。
调整后,马云要求“七剑”中每长出一个新的、独立之后能改变所在行业的垂直业务,就尽快分拆。按照当时估计,淘宝旅游(飞猪的前身)、淘宝无线(即“手淘”)等业务都可能不久就要独立。所谓“淘宝无线”,就是淘宝的移动端(相对于PC端)。通过独立淘宝无线,阿里巴巴曾希望更好地掌握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流量”。
彼时,移动互联网正在经历科技创业大潮,各种To C的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阿里也已经注意到了集团内部业务条线的快速扩充。大淘宝拆分后,紧接着将逐步分拆的是金融和数据平台,分别对应小额贷和支付宝、阿里云等业务。
但阿里巴巴之后10年的发展路径,距离马云2012的拆分思路相差得有多远,你已经看到了:除了囊括小额贷和支付宝的蚂蚁集团已经从阿里巴巴中完成拆分,其余业务都仍在阿里巴巴内部“孵化”。
02
2015年-2022年:整合
2015年,阿里巴巴开始实施“中台战略”,把中台支持部门――主要是技术团队在全集团打通、聚集在一起。
“中台战略”与阿里巴巴2013年之后做了多起收购有关,UC浏览器、高德、优酷土豆、虾米音乐等新业务都是在这段期间被阿里收购的。2017年后,它又继续收购了银泰商业、饿了么、高鑫零售等。
“中台战略”是张勇上任CEO后烧出的第一把火,初衷是减少重复造轮子,代价是各业务的独立竞争力下降了――它们没有像马云2012年想象的那样茁壮成长、成为各自所在领域的颠覆者。
2021年12月,阿里巴巴将“中台战略”升级为“多元化治理”。但事实表明,这次“升级”只有概念,没有更进一步的行动,除了一些人事调整,比如2021年12月,任命戴珊为阿里巴巴国内电商业务负责人,蒋凡为海外电商业务负责人。阿里在同期财报中,将原本的“商业”拆为4个分部,分别为中国商业、国际商业、本地生活服务和菜鸟。
当时,阿里巴巴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被新崛起的对手拼多多抢去一大块:2021年,拼多多GMV(商品交易总额)达到2.4万亿元,阿里巴巴剩下8.317万亿元。与此同时,抖音的直播电商也在崛起。
本地生活方面,曾任阿里巴巴本地生活负责人的王磊最喜欢讲的话术是“站在6楼打2楼”,比喻加入了阿里“生态”的饿了么从1楼一跃到了6楼,美团仍然在2楼。然而一系列中台“赋能”后,饿了么在外卖市场的份额,从收购前的大约50%跌到了2022年的30%。
那段时间,由于阿里为扶持饿了么对抗美团、为抵御拼多多而加大对淘特、淘菜菜等业务线的投入,导致季度经营利润一度出现超过30%的下滑。阿里从集团层面,一直在向各个创新业务线供血,但结果是,这些在集团内部获得资源照拂的业务,放在各自领域与外部对手PK时,基本都没有赢过。
作为对照,字节跳动在2021年11月的架构调整中,已将原先的中台能力分拆至各事业群,各自为政,对相互之间的协同强调得并不多。
03
2023年:再拆分
中台战略曾是张勇在刚接管阿里时提出的。8年后,他否定了8年前的自己。
已经有足够多的事实表明,协同效应是个伪命题,它只是“大公司病”的好听点的说法,也是让公司从优秀变平庸的捷径。
促使张勇“拆分”阿里巴巴的直接原因毫无疑问出于业绩压力。戴珊所主导的“中国商业”部分(淘宝和天猫)一直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营收和利润来源。而剩余的国际商业(蒋凡)、本地生活(俞永福)、菜鸟(万霖)、云计算(张勇)、大文娱(樊路远)部分,都连年亏损。3月28日启动的分拆意味着,这些亏损业务未来不再能靠着戴珊的淘宝和天猫养活。
淘宝和天猫自身也有增长和盈利的双重压力。2016年到2020年,中国的电子商务销售额在零售总额中占比增加了一倍多,从20%增长到44%。不过,阿里巴巴在其中的份额从2019年的61%下降到了2021年的52%,剩下的一半电商市场由京东(20%)、拼多多(15%)、抖音电商(5%)和快手电商(4%)分食。
2022年的双十一,阿里巴巴在引以为傲的销售节日结束后,已经不再公布GMV。盈利方面,2020年-2022年,阿里巴巴中国商业部分的营收从3520亿元增长到了5927亿元,增长接近一倍,但这部分的利润却不增反降,从1746亿元减少至1722亿元。
然而,在更长的时间线上,“拆分”可以看做是在为下一个技术和商业周期做准备。
PC时代,阿里巴巴是本地创新的代名词,打败eBay和亚马逊,开启了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全球的声量。移动互联网时代,阿里巴巴在各个垂直领域四面环敌,如果不是在云计算和金融领域的投资,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毫无故事。
阿里巴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断被同行蚕食份额的事实证明,靠花钱收购、制造垄断无法应对技术革命――技术革命带来的商业挑战,不是把原有业务转型就能解决的。手淘的成功转型,不意味着拼多多这样的低价电商不会找到生存之地,也不意味着抖音那样的直播电商不会崛起。技术革命注定会孕育出新一代的信息流和新的产品生态,只有仍然保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公司才能抓住其中的机会。
AI时代已来,张勇对阿里巴巴的“分拆”是在吸取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业务发展教训,迎接下一个时代,他不会是唯一一个需要这样做的CEO。
本文版权归第一财经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