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优惠

淘优惠

解放军报推出解辛平文章 解放军报刊发解辛平文章

双十一活动 0
解放军报推出四铁先进单位报道,解放军报报导,解放军报谁题写的,解放军报官网

――写在习主席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10周年之际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历史上,我军一次次伟大的行军,赋予这支军队征程壮美的意象。

这支军队,路在脚下。走过万水千山,跨过雄关险隘。多少次背水攻坚、命悬一线,濒临绝境又转危为安,掩埋战友的遗体,揩干身上的血迹,大步流星,浩浩荡荡,星星之火终于燎原。

这支军队,志在远方。一路栉风沐雨,一路昼夜兼程。多少次艰难求索、披荆斩棘,重整行装又再次出发,脚踏祖国的大地,背负民族的希望,向着太阳,向着胜利,千锤锻打百炼成钢。

行军,是“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坚定不移走出来的,是“到达一个目标又迈向下一个目标”的接力远征。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行军,见证着这支军队的苦难与辉煌;更远的征程、更新的目标,延续着这支军队的光荣与梦想。

2013年3月11日,习主席鲜明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人民军队由此开始了新时代的伟大行军。

这是洞察大势的抉择,这是把握机遇的定向,这是继往开来的攻坚,这是革故鼎新的奋进。

2013-2023,弹指十年,衔枚疾走,伟大行军气吞山河。

2022-2027,关键五年,间不容发,伟大行军正在路上。

(一)

北上!北上!

当年,面对长征途中敌人的围追堵截,毛主席把行军方向锚定民族救亡图存,红军开始新的进发,在漫漫征途中找到新的希望。

跃进!跃进!

当年,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前夕,毛主席在陕西省靖边县小河村拟制了一封重要电报,发往中原。不到10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邓小平同志后来回忆说:“没有一个伟大的战略思想,是做不出这样的决定的。”

行军,一声号令,大军开拔,百折不回,义无反顾,蕴含着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

当21世纪进入第二个10年,继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2012年,我国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占到19.8%,首次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与此同时,世界来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速推进,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之争更加激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

俯瞰历史风云,习主席深刻洞察:“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与此同时,新一轮军事革命的风暴,已经在地球的另一端兴起。信息化蓬勃发展,智能化初现端倪,抢占军事战略制高点的无声竞逐拉开新的序幕。

新的历史关口,如何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军事能力同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

新的历史方位,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心,军队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从未如此紧密相连。

历经30多年和平岁月的人民军队,该往何处去?

这是时代之问,也是历史之问!

2012年12月8日,超强台风“宝霞”带来的热带气旋刚刚离开南海。登上中国海军海口舰,习主席眺望远方。

此时此刻,一片正在生长的国土,崛起在南海的万顷碧波之中。战舰的航迹背后,绵延南岭,环抱着改革开放的热土。

在这片山海之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雄韬伟略擘画蓝图,回响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铿锵足音。

在新时代征程开启的重要时刻,在“春天的故事”发源地,习主席向三军将士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

2013年早春,北京京西宾馆。迎春花、白玉兰竞相怒放。

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明确昭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沙场阅兵,习主席又发出振奋人心的强军号令:“把我们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两个月后的金秋时节,“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谋的是民族复兴伟业,布的是富国强军大局,立的是安全发展之基,标定了人民军队作为大国军队、强国军队的样子。

“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大变局带来大挑战,也带来大机遇。强军目标的提出,是对历史机遇的把握,更是对历史机遇的塑造。

梦想启航,目标导航,核心领航。一次次审时度势、把舵定向,一次次统揽全局、运筹帷幄,熔铸成习近平强军思想,一体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大刀阔斧“重振政治纲纪、重塑组织形态、重整斗争格局、重构建设布局、重树作风形象”,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10年来,这首《强军战歌》在全军久唱不衰,成为新时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士的心声强音。

10年已过,未来已来。

(二)

大凡行军,离不开一个基本的命题――从哪里出发,向哪里走去。

回望来时路,眺望新征程,这是每一名行军者都必须作出回答的灵魂之问。

新时代强军征程的整队集结,就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

2014年金秋,古田。那天午餐,作为黄继光生前所在连第37任指导员,余海龙坐在习主席身边,端起红米饭、南瓜汤……

那天中午,一同端起“红军饭”的,还有全军400多名高级指挥员。

“只有闯过灵魂深处的激流险滩,才能直面未来战场的刀山火海。”这顿饭的滋味,余海龙品味至今。

2014年,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被定义为新时代人民军队浴火重生的原点。

为什么选择古田?

古田,人民军队发展具有转折意义的地标。1929年,红军面对着生死存亡的拐点,“就像抓在手里的一把豆子,手一松就会散掉”。那次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红军有了根与魂,一支军队从此脱胎换骨。

为什么重回古田?

习主席说,“我们再次来到这里,目的是寻根溯源,深入思考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

承平日久,和平积弊重重,灵魂问题滋生,官兵信仰高地受到冲击,有些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否则军队就有变质变色的危险”。

挽住云河洗天青。习主席扶危定倾、拨正航向――坚持“十一个优良传统”,纠治十个方面突出问题,牢固立起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战斗力标准、政治工作威信……

向历史深处回望,我军90多年的风雨历程,每逢重要的起点、重大的拐点、关键的节点,边行军打仗边思想整训是常态,越整训越坚定、越整训越胜利是规律。

猴场会议、遵义会议、俄界会议……长征途中,转战间隙,党和红军的领导人先后召开70多次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确定了行军路线。

晋察冀根据地、山东根据地、苏南根据地……抗战最艰难的时刻,我军高级将领从各个方向穿越封锁线,风尘仆仆会聚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实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

“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就能把一个个坎都迈过去,什么陷阱啊,什么围追堵截啊,什么封锁线啊,把它们通通抛在身后!”

从古田再出发,习主席带领人民军队开始了一场凤凰涅式的政治整训、一场思想领域的伟大行军。

炼忠诚之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补精神之钙――“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深入纠治“四个不纯”“七个弱化”等问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

肃作风之弊――“能否始终如一保持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关系军队建设的大问题。”制定和落实军委“十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纠治“四风”,持续推进专项清理整治,深化“三严三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回归我党我军的好传统、好作风。

除军中之蠹――“军队是拿枪杆子的,军中绝不能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全军利斧破冰,激浊扬清,全面从严治党治军,强力正风肃纪反腐,郭伯雄、徐才厚、房峰辉、张阳等军内的一大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没有谁是“铁帽子王”,没有所谓的护身符,没有自恃安全的保险箱。

固打赢之基――“枕戈待旦不是唱歌唱出来的。”全军上下开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组织和平积弊大起底大扫除,整改训风演风考风弊端,解决“五个不会”,纠治“二八现象”……

10年来,新时代的伟大行军,一次次思想整队、一次次精神洗礼,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了我们这支军队,武装了我们这一代军人,让我们的步调更一致、步伐更坚定。

一位亲历强军10年的老兵说:“如果没有思想的淬炼,没有灵魂的洗礼,后来我们熟知的一切,都不可能水到渠成。”

(三)

伟大的行军,总有一段里程需要抛掉一切坛坛罐罐,万众一心加速朝前闯,军语叫做“强行军”。

滹沱河畔,石家庄市。一个军营大院里,一座军人的雕像跃马扬鞭,傲然矗立。

纵马一跃,能跳多远?2015年12月27日,在这里驻守了46年的陆军原第27集团军拔营起寨,翻过太行山,成为全军首个因改革而调整部署的军级单位。

4天之后,位于北京复兴路上的八一大楼,响起雄壮的国歌声。习主席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

梦想在召唤,改革再出发。在一面面统帅新授的军旗指引下,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势如破竹、迅如雷电。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经习主席提议,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写进全会《决定》,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2014年3月15日,新华社向全球播发:习近平担任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党的总书记亲自担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这在党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这两个“第一次”,向世人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新一轮军改,重要性前所未有,艰巨性前所未有。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军事领域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谁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入战略被动。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严重影响我军战斗力生成和发展。不改革,不全面改革,不彻底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

站在历史与时代的交汇点上,习主席指出:这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为了设计和塑造军队未来,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使它成为历史性、突破性的改革,为今后20年、30年国防和军队发展打下基础。

2015年9月3日,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两个月后,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举行。在世界关注的目光中,习主席率领人民军队开始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改革。

2016年1月16日零时,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七大军区停止行使指挥权;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战区开始运转。

军区大院最后一夜的灯光,镌刻在许许多多中国军人的记忆里。他们即将迎来的,不仅是一次普通的日出,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前后不到1个月,调整组建15个军委机关职能部门,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跨出了石破天惊的一大步。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人民军队就开始了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探索。然而,几十年过去,“联不起来”的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习主席一锤定音、一声令下,我们进入了联合作战的“战区时代”。

一声令下,原七大军区撤销番号;数十支部队移防部署,3天之内开拔;数百名将军调整岗位,接到命令当天就出发。

“如旱天惊雷!”这是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中国军队改革时的标题。国际舆论评价,习主席“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挪棋子,动棋盘,改棋规。习主席领导军改的“第一大战役”,从打破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和大陆军体制入手,下的第一手重棋,就是构建“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首战奠基,乘势而上。2016年12月,中央军委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主席亲自部署,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第二大战役”打响。

重塑再造,“大国兵阵”焕然一新。2017年4月18日,习主席接见全军新调整组建的84个军级单位主官。9天之后,国防部例行记者会披露,陆军18个集团军番号撤销,调整组建后的13个集团军番号同时公布。

这只是人民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冰山一角。在新调整组建的军级单位中,还包括海军陆战队、空军空降兵军以及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中的诸多新型作战力量。

规模更加精干,结构更加优化,编成更加科学……人民军队改革重塑,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陆战型的力量结构,改变了国土防御型的兵力布势,改变了重兵集团、以量取胜的制胜模式。

连战连捷,一鼓作气。2018年11月,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第三大战役”打响,一系列调节军事关系、规范军事实践、保障军事发展,突出改革急需、备战急用、官兵急盼的政策制度接连推出。

深化我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创新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重塑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推进军事管理政策制度改革……4个方面的政策制度改革系统配套、同向发力,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

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军事政策制度改革,这“三大战役”一仗接一仗,一环扣一环,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

(四)

伟大的行军,从来不是田园牧歌般的旅行,必然遇到突如其来、迎头相撞的遭遇战,狭路相逢勇者胜。

2022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95岁生日。第二天,新华社向全世界公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于北京时间2022年8月4日12时至7日12时,在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军事行动,并公布演习区域示意图。

多军兵种实施联合火力打击,火箭军部队实施多区域、多型号常导火力突击,导弹飞越台湾岛,全部精准命中目标。网友们发现,此次公布的演习区域,“包围了台湾岛”。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严正指出,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挑衅和侵犯,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没有斗争精神是不行的!要善于斗争,也要敢于斗争,该硬的时候一定要硬。”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绝不允许被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这样或那样的“意外”打断。护航复兴,人民军队一刻都不能“缺位”。面对波谲云诡的世界风云,人民军队不能“闭关练功”。

习主席高瞻远瞩,引领人民军队在斗争中成长,在成长中斗争――

亲自领导制定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充分发挥军事力量在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方面的战略功能,把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为国家和平发展营造了有利战略态势。

在强军恢弘画卷中,3张照片定格了人民军队军事力量运用的经典瞬间。

――“中国海军带你回家!”2015年3月也门撤侨,海军女兵郭燕牵着小女孩准备登舰的照片,让国人自豪:“祖国实力的强大不在于让中国公民免签多少国家,而在于危险的时候能把你带回家。”这些年,海军护航编队16频道在1500多次呼唤与承诺中,成为大国担当的“最佳代言”。

――“真美!真给力!”2016年7月,中国空军官方微博发布一张轰-6K巡航黄岩岛的珍贵同框照,网友纷纷点赞。这些年,大国之翼振翅海天,跨越洲际,飞到很多过去没有飞到过的地方。

――“近在咫尺!”2022年8月,在巡弋的军舰上,一名海军战士手持望远镜观察的身影,与台湾岛上起伏的山脉同框。如今,我军绕岛巡航渐成常态,台岛周边成为我军例行演练海空域。

这3张照片刷屏的背后,是国人对一支强大军队的热望。扬眉吐气的情绪表达背后,是一支军队的硬气、底气。

2015年,《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发布。国际军事观察员敏锐地发现我军军事战略方针在新时代的变化: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积极防御根本在防御,要义在积极。

这一年,恰逢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强迫旧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达750多个。

“许多时候胜利要通过斗争获得,谁也不会送给我们。”习主席率领人民军队,坚持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的统一,展示了空前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觉。

谋篇布局、用中塑局、一体控局,10年来,人民军队军事力量运用,掀开了里程碑式的崭新一页――

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积极推进南海岛礁建设、成立驻吉布提保障基地……全局统筹、分区负责,相互策应、互为一体的战略部署和军事布势加紧构建。

常态化警巡东海、战巡南海、绕岛巡航,开展边境斗争……塑造态势、管控危机,兵力运用趋于常态化、多样化。

亚丁湾护航、国际维和、跨国救援、全球航行、参加国际军事比赛……中国军事力量前所未有地走出去。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在习主席率领下,人民军队在斗争中亮剑,在亮剑中砺剑,全面加强练兵备战――

从严冬到酷暑、从寒区到温区、从高原到海岛、从大漠到大洋……实战化训练向全维拓展。

合成“鹰群”低空呼啸、特战分队渗透斩首、电子对抗无形绞杀……实战化训练向新质跃升。

“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系列联合实兵演习,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融入联合作战体系……实战化训练向体系推进。

“中国军队近几年训练强度世界罕见!”透过一场场实兵对抗演习,海外媒体以一种惊讶目光注视着中国军队训练方式的深刻变革。

一手抓练兵备战,一手抓力量运用,人民军队越练越强大、越用越强大。

(五)

伟大的行军,是大浪淘沙,也是烈火炼金。在忧患中奔跑的队伍与狼共舞,催生强大的高质量发展基因。

南海碧波,铁流澎湃。2018年4月,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盛大举行。战略打击、水下攻击、远海作战、航母打击、两栖登陆、近海防御、综合保障7个作战群破浪驶来;舰载直升机、反潜巡逻作战、预警指挥、远海作战、对海突击、远距支援掩护、制空作战等10个空中梯队凌空飞过……

检阅舰上,习主席铿锵的话语汇入南海的春潮:“今天的人民海军,正以全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这片海空,铭记着“海空卫士”王伟的悲壮,也镌刻着他的梦想和夙愿。他留下了一幅画作――一名飞行员驾驶舰载机从航母起飞。

这些年,每到王伟牺牲的日子,人们就会发出这样的呼唤:“81192,请返航!”

这是对英雄的呼唤,更是对强大海军的呼唤。如今,王伟的夙愿不仅成真,而且更加壮美。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勇闯远海大洋,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海军跨越式发展,是新时代人民军队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强军10年,人民军队划出了一道“又好又快”的发展轨迹。这道“又好又快”的轨迹,凝聚着习主席对高质量发展的深邃思考和深远谋划。

强军之“强”,是“全面的强”,是“跨越的强”,更是“赶超的强”。高质量发展,是强军征程上日益响亮的时代足音。

这是行军中不断下达的“任务书”――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国防和军队建设向着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不断推进。

这是行军中不断升级的“驱动力”――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建立全新的战略管理体制,形成全新的军事科研体系,打造全新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队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

这是行军中不断拨快的“时间表”――从“三步走”构想到新“三步走”战略,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加快推进。

强军10年,陆军进入“合成时代”,海军进入“三航母时代”,空军进入“20时代”,火箭军“东风家族”不断添丁……有“量”的发展,更有“质”的提升,跑出了强军加速度。

“时间就是军队”。1853年12月,恩格斯观察克里米亚战争,写下了这个著名的论断。这场“帆船对蒸汽船的战争”,向世人揭开了“近代科技战争的面纱”。

170年后,在现代科技战争加速演进的今天,在人民军队加速转型的今天,再次品味,这句话有着更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谁将赢得下一场战争?”军事领域竞争的时间不只是“时差”,更是“代差”。

飞夺泸定桥、辽西大追歼、风雨下钟山、抢占三所里……昔日,我们这支军队的胜利是抢出来的、拼出来的,稍纵即逝的战机也是抢出来的、拼出来的。今天,我们这支军队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更需要全力去抢、去拼。

在战争年代,我们边打仗、边学习、边生产;在新时代,我们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

没有万事俱备,只有争分夺秒;不能按部就班,唯有加速跨越。西方战略观察员说: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军队来说,“追赶中跳过几个阶段至关重要”。

科技在加速,世界在剧变。世界一流不是一个固定指标,而是一个动态指标;不仅是一个刻度,还是一个速率。

今天,我们距离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仅剩半程,距离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仅剩12年,距离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仅剩4年。

目标如此壮丽,时间如此紧迫,挑战如此严峻。

挑战始终在更新,机遇也始终在更新。

过去,我们靠加速奔跑赢得了历史机遇;今天,我们需要跑出加速度、跑出高质量,才能赢得新的历史机遇。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新的强军部署:“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

目标,就是军令状。全力以赴,务期必成。

(六)

行军者在地球上留下的痕迹,是蜿蜒而坚定的脚印。一路雨雪风霜,换来一代战士的成长,他们最伟大的创造,莫过于在时间之壁上刻下永恒。

海拔5100多米,秋迪俭革拉,一处崖壁矗立了亿万年。

“每天我一睁眼,看到的就是它。”10年前,新兵张俊祥来到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后来,越看它越像一面旗,我和战友把它画成了一面党旗,让它高扬在祖国的边境线上。”10年后,张俊祥成为一名班长,他的哨所屹立在云端。

“党旗山”,祖国边关的壮美地标和精神高地。新一代戍边军人,将青春和忠诚融入守护的山河。

从“党旗山”到加勒万河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壮丽的山河见证着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样子,伟大的行军塑造着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样子。

新时代的伟大行军,习主席是举旗人,也是领路人――

军委联指中心,习主席一身迷彩运筹帷幄;华北演兵场,习主席向全军发布训令;驻澳门部队胱杏区,习主席端枪射击……战位上,统帅身体力行,把使命扛在肩头,全军官兵看齐追随,强军步伐更坚定。

航母辽宁舰,习主席深入舱室机库,郑重在航泊日志上签名;三角山哨所,习主席顶着凛冽寒风执勤站岗,在观察登记本上签下名字……战位上,统帅的一笔一画,传递着千钧使命,全军官兵信心满怀,胜战步伐更铿锵。

10年前,强军目标提出第二天,恰逢一年一度的植树节。

十年树木,十年亦可树人。这仿佛是一个深情的隐喻――强军目标播撒下的种子,早已如常春藤般生根拔节,爬满每名士兵的心间眉宇。

10年前,习主席第一次视察军队院校,来到湘江之畔的国防科技大学,走进年轻学子中间。

10年后,那些接受习主席检阅的军校学员,如今早已陆续完成学业,走上大江南北的各个战位――

远海大洋,李朝阳站上航母飞行指挥台;西北戈壁,曹博研放飞无人机群;青藏高原,邱远强搭起野战信息通信网;大山深处,戴华骅精心绘制电子地图……

时间,脚步,征程。这10年,从中原腹地到雪域高原,从江南水乡到西北戈壁,从繁华都市到风雪边关……多少中国军人走向陌生的新驻地、走向离军事斗争一线更近的地方。

江河眷顾奋楫者,星光不负行路人。

山东舰副舰长徐英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要想跻身一个历史大事件,不是策划出来的,而是遇见了一个大时代。”

“四年陆军绿,十年空军蓝。今日到海军,再干几十年。”徐英拥有常人难以复制的军人履历:从陆军学员到空军歼击机飞行员,从海军舰载机飞行员再到航母副舰长。

转型、跨界、重塑,时代给予的每一次机遇,他都全力以赴。时代没有辜负徐英,徐英更没有辜负时代。

10年,一代人的青春;强军,一代代人的奋进――

国产航母山东舰舰长来奕军,是70后;大国“鲲鹏”运-20机长冯玮,是80


西南交通大学利兹学院


  1. 1 历史沿革
  2. ? 创办背景
  3. ? 清末民初
  4. ? 抗战变迁
  5. ? 解放新生
  6. ? 铁道学院
  7. ? 西南交大
  1. 2 办学条件
  2. ? 院系专业
  3. ? 学科建设
  4. ? 师资力量
  5. ? 教学建设
  6. ? 所获荣誉
  7. ? 社会评价
  1. 3 学术研究
  2. ? 科研平台
  3. ? 科研成果
  4. ? 学术资源
  5. 4 合作交流
  6. 5 文化传统
  7. ? 形象标识
  1. ? 精神文化
  2. 6 学校领导
  3. ? 现任领导
  4. ? 历任领导
  5. 7 杰出校友
中文名
西南交通大学
外文名
Southwest Jiaotong Uni【【微信】】
简    称
西南交大、SWJTU
创办时间
1896年
创办人
王文韶
办学性质
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
理工类
学校特色
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 双一流(2017年、2022年) [116]  211工程(1994年)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09) 省部共建大学(2010年) 展开
学校特色
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 双一流(2017年、2022年) [116]  211工程(1994年)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09) 省部共建大学(2010年) 2011计划(2013年) 111计划(2015年)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7年)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018年) 中欧精英大学联盟 收起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领导
王顺洪(党委书记)、杨丹(校长)
专职院士数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美国工程院院士1人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
本科专业
94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不含一级学科覆盖)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11个 [4]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2个 二级学科10个
院系设置
27个学院(书院、中心)以及研究生院 [4] 
校    训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校    歌
《文轨车书郅大同》
校庆日
5月15日
地    址
犀浦校区: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安路999号 [7]  九里校区: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7]  峨眉校区: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景区路二段6号 [7] 
院校代码
10613
主要奖项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2年)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9项(截至2018年12月)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4次(截至2018年12月) 国家科学技术奖41项(截至2019年1月)
知名校友
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黄万里、姚桐斌、陈能宽、吴自良
知名教师
沈志云、钱清泉、翟婉明、何川、高仕斌、周克敏、周仲荣、钱林茂、范平志、贾建民、康国政
编辑 播报
在1895年前,中国铁路总工程师的位置是由外国人把持的,这时中国自己的铁路科技人员稀缺。
首先提出在中国建立铁路学堂的是英国人金达,1891年,他与同僚薛福成说:在外国来华的路矿技术人员中,只有“开平所请之坚,系怡和代请;大冶所请之郭师敦,系金登干代请。此二人有成效,余皆混充。”
1893年9月20日,已任北洋官铁路局总工程师的金达上书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从中国铁路发展的需要出发,建议开设学堂,培养中国自己的铁路工程师。清政府借口经费困难,决定缓办,仅准在天津武备学堂增招学生。
光绪帝御笔朱批――西南交大出生证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筹修粤汉铁路时,湖南巡抚陈宝箴向主管此路的王文韶、张之洞提出建议:“初勘路时,暂可不用洋工程师”。同时,清政府大员王文韶等人均提出了建立铁路学堂的主张,兴办铁路教育已成为清廷议论的大事。
1896年5月4日,从北洋官铁路局调任津卢铁路总工程师的金达再次上书津卢铁路督办胡,再次陈述创建铁路学堂的建议,并进一步提出了具体办法,拟定了《在华学成之铁路工程司章程》16条附陈。胡旋即将金达的上书及其附件转呈新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未几,王文韶批准创设铁路学堂,责成胡被嵬北洋官铁路局总办吴调卿具体规划筹办事宜。吴调卿于11月初拟定学堂开办具体计划和经费筹措办法,同时制定《铁路学堂章程》,请求奏明清政府立案,以便正式开办。未几,清政府正式批准开办铁路学堂,并任命吴调卿以北洋官铁路局总办的身份兼任铁路学堂第一任总办(校长)。 [8] 
西南交通大学
1896年11月20日,北洋铁路总局在上海的《申报》《新闻报》等报刊上刊登《铁路学堂告白》《铁路学堂章程》,向外界宣告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的建立并开始招生。该铁路学堂原定在山海关的北洋官铁路局工程分局旧址上开办,但临近开学,工程分局的房屋未能腾空修缮,为争取时间,路局与设在天津的北洋西学堂(北洋大学前身)商定,暂借该校校舍上课,同时北洋西学堂的教师、图书、仪器可资借用。开学后不久,两校学生发生摩擦,引起了山海关内外铁路督办大臣胡惫刈,胡在视察山海关内外铁路时,指令铁路学堂按原议迁至山海关。1897年11月22日,学校迁至山海关。
1900年3月17日,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第一届第一、二班学生毕业。39人中只有17人得到毕业证书,这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批土木工程学科的正规的大学毕业生。同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6月17日,八国联军占领大沽炮台,学校学生和中外教习为逃避战乱纷纷离去;9月30日,英、俄联军侵占山海关,学堂校舍为沙俄军队侵占,铁路学堂在山海关办学的历史就此中断。 [8] 
1905年5月7日,鉴于铁路建设迅速发展,人才匮乏,督办关内外铁路大臣袁世凯、胡泵令关内外铁路局,立即着手筹备恢复山海关铁路官学堂。10月15日,路局总办周长龄和吴家修在唐山火车站以西正式择定校址。
1906年3月27日,清政府铁路督办批准开平矿务局恳请学堂增办矿科的请求,并确定学堂名称改为唐山路矿学堂。8月3日,学堂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处登报招生,共录取121人。
1907年2月下旬,学堂正式开学,学生分甲、乙两班上课,这是唐山建校后第一次开学上课。
1908年1月20日,邮传部颁发学堂校印,学堂由路局所属划归邮传部所属,学堂经费改由邮传部发给。
1912年1月19日,中华民国成立后,邮传部改称交通部,学堂由交通部直辖,后更名为唐山铁路学校。
1913年9月,奉令更改校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但并未立即实行。
1914年8月,交通部颁发关防,学校正式改易名称。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5月24日,学校全体学生决定罢课,发表宣言,声援爱国运动。 [9] 
1921年7月1日,交通大学正式成立,下设立北京学校、唐山学校、上海学校。
1923年7月,学校奉交通部训令,改称交通部唐山大学,京校各科分别编入唐、沪两校。
1927年初,交通部唐山大学锦县分校正式成立,校址定于锦县火车站西。
1928年2月,北洋政府交通部指令交通部唐山大学改名唐山交通大学。6月15日,国民政府宣布南北统一,29日,国民政府交通部改唐山交通大学为交通部第二交通大学。9月4日,学校改称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12月,交通大学移归铁道部管辖,统称铁道部交通大学,分上海本部、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1929年3月,唐山交通大学锦县分校独立,称东北交通大学,由张学良兼任校长。7月2日,铁道部颁布《交通大学暂行组织大纲》,规定,唐山、北平、上海三处的交通大学各学院合并,统称铁道部交通大学。
1934年5月,学校改称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7月17日,教育部下令学校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北平铁道管理联合学院。
1935年11月25日,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在通州成立,华北正酝酿“特殊化”。唐山工程学院召开学生大会,决定立即罢课,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 [10] 
r实扬华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值暑假,留校师生不多;17日,唐山校舍便为日军占领,学校事先毫无准备。事变后,国民政府亦无力顾及,师生流落星散,学校形同解散;几十年惨淡经营积累起来的珍贵仪器、设备、图书馆藏和文卷档案全部弃留日寇。7月下旬教育部呈行政院核定:“全国各大学均归教育部管理,交通部所属交通大学各校,自8月1日起,改由教育部领导”,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未能立即实行。10月,成立唐山交大上海、南昌两个办事处,并确定了负责人员,筹备在南昌复课。为了不使1937年度招生工作中断,在复校工作尚未得到教育部承认的情况下,在天津、上海等地报纸上刊登的招生广告,是以茅以升的名字招生的,标题是:“茅以升招生启事。”
卢沟桥事变后,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院长置学院于不顾,先行只身南下,学校无人负责。平院部分师生不甘心沦入敌区,做亡国奴,纷纷南下。在王芳荃教授奔走下,在校友们的帮助下,教育部于1938年1月29日决定平院暂行改为铁道管理系,并入唐院。
1937年11月下旬,浙赣铁路局局长杜镇远校友在与湘黔铁路局局长侯家源校友商议后,致函南昌办事处黄寿恒教授:鉴于战争形势发展,建议即在湖南湘潭(湘黔铁路局驻地)复校,以免耽误学生课业,并表示全力支持母校复校工作。杜镇远校友的建议得到了黄寿恒等教授的赞同,决定12月15日在湘潭复课。唐山交大南昌办事处在武汉、南昌等地通过报纸与电台传播学院在湘潭复校消息。师生们通过各种途径,克服重重困难赶至湘潭。12月15日,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在湘潭举行了开学典礼。
1938年5月,由于学生人数激增,教师亦逐渐到齐,湘潭临时校舍不敷应用,学校决定由湘潭迁往湘乡杨家滩。在杨家滩租用了四座大屋(系清云贵总督刘岳昭的宅第)作为临时校舍,矿冶系高年级学生仍在长沙湖南大学寄读,这时全校学生人数已达200余人。10月25日,日军占领武汉,11月初又进攻长沙,国民党军队在准备弃城逃跑之前,实行所谓“焦土政策”。唐院离长沙近在咫尺,这时,已无法继续上课,未几,学校当局便决定内迁。内迁队伍于11月17日开始从杨家滩出发南下,于27日师生们全部抵达桂林,学校图书、仪器、档案、部分学生的衣物损失殆尽。为了躲避日机的再次轰炸,师生们急忙离开桂林,到离市区约15公里的两江镇的一所师范学校暂住。12月9日,师生分批从两江镇出发,继续徒步西行,途经永福、黄冕、鹿寨、雒容,晓行夜宿,向柳洲前进。12月15日到达柳州,寄住在城南龙城中学。因学院内迁地点未定,又值寒冬,茅院长让大家在柳州休整、待命,并讨论去昆明还是去贵州的问题,茅院长赴贵阳、重庆等地反复调查比较,向教育部请示以争取同意迁址贵州平越。 [11] 
1939年1月13日,学校师生离开柳州,经三都、大塘、欧峒到达宜山。这时,浙江大学已迁到宜山,校长竺可桢是学校校友,1月18日,在他与其他校友帮助下,派汽车送学校师生到河池。从河池徒步经八步、南丹抵黔桂交界的六寨,1月27日,乘贵州省公路局汽车,于1月28日抵达平越附近的马场坪。再步行18里,终于在春节到达平越。
1941年8月,奉教育部令,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与国立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合并后,迁校平越。为顾全两院历史,改称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北平铁道管理联合学院。命令到校后,群情为之哗然。土木工程系学生特致电教育部提出抗议。
1942年1月,在同学们的抗议之下,教育部遂更改前令,令文如下: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北平铁道管理联合学院改组为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下设唐山工程学院(有土木、矿冶两系)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有铁道管理一系)。
1944年11月初,湘桂失陷,日寇攻占贵州独山,黔东一片混乱,平越告急。学校最后决定:就地解散,到重庆集中,复课日期见报纸。教授们公推顾宜孙教授、王钧豪教授先行入川,与校友联系觅定校址。经过几年艰苦奋斗,由一无所有积累起来的图书仪器,因仓促迁移而大部分损失。12月4日,全体师生离开惨淡经营了六年的平越校舍,师生大部分于年末到达重庆。
1945年3月,罗忠忱校长和茅以升邀集唐、平两院校友商讨复校地点,因交通部在璧山县丁家坳原有一交通技术人员训练所,有房屋可供使用,当经议决暂迁璧山丁家坳复课。2月15日,在登报要求师生齐集丁家坳之后,师生大部分赶到,是日,学校正式复课。8月6日,教育部指令学校,于暑假后迁甘肃,改称国立交通大学甘肃分校。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迁往甘肃之议乃作罢论。同年秋,教育部同意唐平两院迁回唐山、北平。 [11] 
校园风光
1946年3月8日,奉教育部训令:行政院核准,同意唐院迁回唐山。4月9日,唐、平两院恢复国立唐山工学院、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迁回唐山、北平原址。交通大学再次成为三所独立的大学。 [12] 
1948年11月11日,由于解放战争的迅猛发展,迁校的呼声日益高涨,人心动荡,课程无法继续,是日开始停课。随后,主张南迁的师生组成了迁校委员会,并派出了先头部队。11月17日,院务会议开会,经过辩论,决定南迁,师生员工开始分批南下。 [13] 
1949年1月23日,学校在校友厅召开了唐山工学院复校委员会筹备会。会后,留守办事处与复校筹备委员会与流散在天津、北平的学校人员取得联系,争取他们早日返唐;并与天津有关单位商洽,请他们协助将南下师生没有来得及运走的图书设备等运回唐山。
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成立后,筹备接管唐山工学院。早在1948年8月,地处石家庄的华北交通学院受命赴平津前线参加解放后的接管工作,学院有一批与唐山工学院及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性质相同的或相近的专业与工作干部,因此,军委铁道部就从华北交通学院中挑选干部负责唐院的接管工作。1949年4月,军委铁道部接管唐山工学院留唐部分后成立了复校委员会;6月,在中央军委铁道部的安排下,流亡上海的师生返回唐山;7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决定唐山工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华北交通学院合并组成中国交通大学,分设唐山工学院和北京铁道管理学院,中国交通大学本部设在北平东交民巷34号;7月13日,中央军委铁道部在唐山工学院举行接管仪式,对国立唐山工学院实行正式接管。
1949年,华北交通学院大部分并入学院、与学院合组为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华北交通学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45年10月的张家口铁路学院,这是解放区的第一所铁路高等学校;1946年10月,由于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解放军主动撤离张家口市,张家口铁路学院转移至冀西老根据地平山县,后与张家口工业专门学校、张家口商业学校等联合组成晋察冀边区工业交通学院;1947年11月,该校普通科迁至石家庄,改名华北交通学院,原属华北人民政府交通部领导,军委铁道部成立后,归属军委铁道部领导)。
1950年8月,原政务院下令将中国交通大学改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继而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14]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北方交通大学撤销,所辖两院分别更名唐山铁道学院、北京铁道学院。是年暑期后,学校采矿系、冶金系、化工系、建筑系、信号专修科以及土木系水利组、电机系电讯组等系科调往时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
1960年,中共中央批准唐山铁道学院成为64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15] 
1964年,根据中共中央建设大三线的精神,学校开始整体从河北唐山内迁四川峨眉办学。
1971年,学校全部迁至四川峨眉山。
校园风光
1972年3月2日,交通部行文学校,从1972年3月1日起校名易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1979年7月15日,原铁道部决定,原成都铁路局所属成都铁路技术学校及原铁道部第二工程局所属成都铁路工程学校划归西南交通大学,两所学校改名为“西南交通大学中专部”,设在成都。
1981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6] 
1984年,国家计委正式下达文件,批准了原铁道部关于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扩建和成立总校的报告。
1989年,学校校部搬迁至四川成都,从而形成了成都、峨眉两个校区。 [17] 
1994年,学校通过原铁道部和国家教委组织的“211工程”专家组预审,成为全国最早进入“211工程”建设阶段的高校之一。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18] 
2000年2月12日,学校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划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管理。6月,经教育部批准,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成立。
2002年12月25日,学校成为教育部和原铁道部共建高校。 [19] 
2004年,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投入使用,“一校两地三校区”办学格局形成。
2007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 [20] 
2008年,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4] 
2009年11月,西南交通大学与唐山市签署关于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 [21] 
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2]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9月,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23] 
2013年,学校入选首批国家“2011计划”。
2014年5月,西南交大-利兹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成立。7月,学校分别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成都军区总医院三方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揭牌建立西南交通大学医学院;同时,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挂牌,西南交通大学临床医学院在成都军区总医院挂牌。 [24] 
2015年12月,学校与青岛市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同月,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5-26]  
2016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和西南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7] 
2017年1月,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10月,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8-29]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6月,学校与中国公路学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0-31]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2月26日,教育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约共建西南交通大学。 [32-33]&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