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3577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9420亿元,同比增长0.8%。从环比看,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7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46亿元,同比增长1.5%;第二产业投资16058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投资36373亿元,增长3.8%。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0%。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5.6%,制造业投资增长8.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5.4%。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9.0%。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3.0%,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1.2%,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5.9%,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7.8%。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5.8%,中部地区投资增长4.1%,西部地区投资增长6.3%,东北地区投资增长4.9%。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港澳台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5.1%,外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2%。
附注
1、指标解释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国有控股: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的国有绝对控股。
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比例虽未大于50%,但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方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的国有相对控股;或者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实际控制权的国有协议控股。
投资双方各占50%,且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的企业,若其中一方为国有经济成分的,一律按国有控股处理。
行政和事业单位的投资项目都属于国有控股。
登记注册类型: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依据是市场监管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按照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调整的通知》(国统字〔2011〕86号)执行。划分个体经营登记注册类型是依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规定,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个体经营”登记注册类型分类及代码的通知》(国统办字〔1999〕2号)执行。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基层统计单位均要填报登记注册类型。登记注册类型由从事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企业或个体经营单位填报。已在市场监管管理部门登记的,按登记注册类型填报,未登记的,按投资者的登记注册类型或有关文件的规定填报。
其中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包括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外商投资企业。
2、统计范围
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3、调查方法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按月进行全面调查(1月份数据免报)。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5、行业分类标准
执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7)。
6、环比数据修订
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2022年1月份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23年1、2月份环比数据如下:
二战后德意志难民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难民史
二战后德意志的迷彩服,二战德意志的黑科技炮叫什么,二战时期德意志,二战时德意志指的哪个国家20世纪上半期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世界大战都对德意志民族的分布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东部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新兴的国家得以建立。德意志民族除了是德国和奥地利的主体民族外,还是许多东欧国家的少数民族。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民族在中东欧的分布
德意志民族是欧洲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欧洲的中部地区,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德意志人分布于欧洲的东部各地。在近代欧洲从斯特拉斯堡到波罗的海沿岸的广大地区通用德语可以说明德意志文化在中东欧地区的影响之广,也可以反映出德意志民族在中东欧地区的广泛分布。
在近代长期对中东欧政治产生重大影响力的奥匈帝国以及随后出现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占主导地位的民族都是德意志民族。正是德意志民族在奥匈帝国以及德意志第二帝国统治的广大区域内的主导地位,使得德意志文化对中东欧产生重大影响,也使得德意志民族广泛分布于中东欧地区。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这种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波兰独立后到1921年大量的德意志人离开了这个国家,但是“仍有将近100万人留下来作为少数民族,他们居住得很分散,却在经济和社会上占据重要地位。”这些德意志少数民族以前属于德意志第二帝国,他们对这种和以前国家相分离感到十分不满。
由于将上西里西亚、波美拉尼亚和西普鲁士的部分领土划归波兰成为波兰走廊,使得德国的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被隔开。截止到1921年南斯拉夫王国中“德意志民族的人口达到51.2万人,占总人口的4.3%。”独立后的匈牙利国家也有大量的德意志人作为少数民族。
2.二战期间德意志民族向东欧地区的迁移
1933年1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纳粹党在德国成为执政党并逐步实现独裁统治。根据希特勒的所谓的生存空间理论:德国人口众多但是它的领土狭小、资源不足,所以德意志民族的生存空间严重不足。要改变这种不利的状况,就要向外扩展生存空间。
现在的德国不能像德意志第二帝国一样企图在非洲实现扩张,而是要在欧洲实现扩张,具体来说就是欧洲的东部地区。他在《我的奋斗》中指出:“我们要继承我们在600年以前中断了的事业,我们要中止德意志人向南和向西的移动,而把我们的目光转向东方的土地。”
德国在苏联推行的“东方总计划”的构想因为战争后期苏德双方战争形势的变化逐渐化为泡影。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节节败退,苏军步步反攻。到1944年除了极少部分外,苏军收复了全部国土,并逐渐将战线推进到德国边境。德国企图扩张生存空间而推行的“东方总计划”因军事战争的失败而陷入破产。
不仅如此,大量原来居住在东欧地区或后来德国迁移到东欧地区的德意志人由于害怕受到战争的冲击纷纷逃离他们居住的地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数量庞大的德意志民族难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为了瓦解德国人的士气,尽快取得对德战争的胜利,出动了大批的飞机对德国的大中城市进行轰炸。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房屋损毁严重,使得大量的人口无家可归,在德国本土形成了众多的德意志民族难民。
战后初期欧洲特别是东欧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复国后的一些东欧国家对德意志民族的居民进行了驱逐,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规模庞大的德意志民族难民。
1.德国本土德意志难民的形成
1940年5月10日德国以强大的兵力在西欧发动了代号为“黄色行动”的西线战争。就在同一天主张对法西斯侵略行径采取强硬立场的丘吉尔取代了长期以来推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成为英国政府的新首相。
他在下议院的演讲中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胜利!不畏艰难不惜一切,只要争取胜利不管有多恐怖,只要争取胜利不管道路多么遥远艰难!想要生存就要胜利。”在丘吉尔组成内阁的第二天,他下令英国的皇家空军向德国的腹地发动攻击。
在具体的疏散过程中,纳粹政府建立了疏散营,10到16岁的孩子以学校为一个单位或者是以班级为一个单位进入疏散营。“到1943年底全国共建立了大约5500个疏散营。”这些疏散营的目的地是全国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以及德国在中东欧的占领地区,如捷克斯洛伐克地区、波兰占领区或者是匈牙利、罗马尼亚的德意志民族移民区。
从表面上看德国青少年是否进入疏散营可以由其父母决定,但实际情况是由于轰炸造成的破坏以及大中城市许多学校的关闭,父母很少有选择的余地。通过建立疏散营,纳粹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战时德国青少年的控制。
2.中东欧地区德意志民族难民向德国的回迁
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苏军准备不足、指挥混乱、仓促应战,而德军蓄谋已久、装备精良并且发动突然袭击,所以在苏德战争前期德军取得了很大进展。
苏联丢掉了大片国土,德军占领了波兰东部地区、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地。通过斯大林的十次军事反攻,到1944年除了极少部分外,苏军收复了丢失的全部国土,并逐渐将战线推进到德国边境。
由下表可以得知:战前德国东部地区总计有957万德意志人,截止到1950年9月这一地区被驱逐的德意志人数为710万。战前欧洲东部地区其他国家共计有742万德意志民族居民,截止到1950年9月这些国家和地区驱逐和遣返的德意志民族居民为491万。
他们共同构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数量庞大的德意志民族难民群体,总数有1200万以上。其中绝大部分的德意志民族难民分布在西方占领区,也就是后来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地区。
二战结束后德国的各级政府几乎陷入停顿状态,盟军的持续轰炸和战争后期希特勒的“焦土政策”使得许多大中城市成为一片废墟。与此同时交通运输系统全面瘫痪,金融体系崩溃引发了财政紊乱,整个国家陷入混乱之中。
从原德国东部地区以及其他东欧国家迁入的1200万德意志民族难民更使德国的困难状况雪上加霜。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占领当局面对数量庞大的难民群体,结合各个占领区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1945―1949年占领当局的解决措施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战败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全面结束。根据盟国达成的协议,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大国分区占领。由四国在驻德国占领军的最高长官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塔西厄、朱可夫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盟国管制委员会拥有对德国的最高权力。
战后德国的许多前敌对国以及中立国都对德国采取了救济行动。这种救济行动首先是其他国家的人将物品寄给他们在德国的亲戚朋友家,随后出现了相应的慈善组织。在美国和德国都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援助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