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 | 微信背刺小红书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六年前,当知乎、字节集体“围猎”短内容的时候,被“抢生意”的微博CEO王高飞曾给出一句高度概括的回应:互联网上半场是各做各的,下半场不就是你做我的我做你的,等发现适合自己的,再形成新的平衡。
六年后,互联网企业生态依旧如此。在大厂之间的互相试探中,短内容仍是兵家必争之地,只是这次的主角变成了微信和小红书。不久前,微信公众号排版更新,在以往“大图+长文”模式的基础上,更新了“图片+短文字”的形式。一时间,微信“背刺”小红书的猜测此起彼伏。
从用户的使用情况来看,上线十余天,“小红书模式”似乎并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我们随机查询了100条微信公众号头条推文,其中仅1条采用了“图片+短文字”的模式,过去半个月以来,该公众号也仅发布过2条这一模式的内容。
换面
以几乎日更的频率,朝朝在小红书上运营着一个家居类的账号。两年来,她的粉丝数量达到了2.3万,不时能接到一些小品牌的推广单子。
听到微信公众号排版更新了“小红书模式”的消息时,朝朝内心并没有太大的波动。“最开始的时候,我就是从公众号做起的,但效果并不好,反而是在小红书上意外做起来了。”朝朝对北京商报记者说,小红书做起来不容易,或许会考虑将内容同步更新在新版模式的公众号上,但重心肯定仍在小红书。
朝朝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用户对于不同平台之间的看法。对于上线以来这一模式的具体使用情况、未来计划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腾讯,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2月16日,微信官方公众号“微信派”发布了一则以《今天,换个方式见面》为题的推文,不同于以往的主图+长文模式,“横向多图+短文字”的排版,让人第一时间联想到了小红书的“笔记模式”。
对于以往的排版,微信公众号后台名称为“图文消息”,而增加的排版则被称为“图片消息”。
从图文到图片,侧重一目了然。从手机的订阅号助手编辑来看,图片消息的生成可以分为“文字生成图片”以及从手机选择图片两种,PC端则没有文字生成图片的入口。图片的选择最多9张,横向滑动浏览,下附标题及主文。
目前,图片消息发布后,仅手机端能够顺利浏览这一模式,PC端图片仍以纵向排列显示,且文字排在图片上方。
微信为什么要“复刻”小红书,这可能是理解微信业务逻辑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在2020年1月的微信公开课Pro上,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做过一场视频演讲。
在演讲的最后,张小龙反思了公众平台的两个失误,其一是很长时间都只有PC Web版,限制了内容创作者的范围,其二是公众平台的文章载体形式,使微信在短内容上有所缺失。
“我们一不小心把它做成了文章作为内容的载体,使得其他的短内容形式没有呈现出来”“相对公众号而言,我们缺少了一个人人可以创作的载体”。彼时,张小龙就预告,短内容将是发力的方向。
“移动互联网的特征决定,越来越碎片化的用户时间需要匹配越来越短的内容,由此,短内容的传播效率大体高于长内容。”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张书乐如此说道。
在商务部研究院电商所副研究员洪勇看来,图片+短文字能够快速传递信息,不需要消耗用户大量的时间去阅读长篇文字或浏览大量的图片。与此同时,图片和短文字组合的模式通常会把信息压缩到最简洁的形式,从版面上看也会变得更加简洁明了。
洪勇还提到,这种模式也能更加精准地呈现出商品的主要卖点和特点,有助于用户更快速地做出购买决策。这不难让人联想,一旦“小红书式”的推文模式成功在微信平台上扎根,种草、带货的变现模式是否也会顺理成章地形成。
种草
“每天晚上大约有1700万人逛淘宝,但什么东西都不买”。2019年,在非洲参加会议的阿里创始人马云举出了这样一组数据。那时候马云就提到,即使这些人什么都不买,但仍可以通过这些用户来赚钱,关键就是要把网站变得有趣。
一年后,“淘宝逛逛”上线了。通过与“双11”的联动,“淘宝逛逛”也成了消费者在淘系了解商品卖点、使用评价的一大阵地。
因为与电商有着天然的强转化关系,小红书安身立命的种草基因屡被“觊觎”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除了淘宝逛逛之外,拼多多的“拼小圈”、京东的“种草秀”以及抖音昙花一现的“可颂”,大多一脉相承。
而当下微信公众号的新版排版模式,不过是将目标瞄向了种草的更前一步,让更多普通人参与进内容的创作,内容多了,未来变现的想象空间也就更大了。
有业内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社交媒体的“种草模式”商业化前景较为乐观,其优势在于可以有效地将用户黏在平台上,并将用户的兴趣转化为消费行为。
不少实体店也愿意通过经营小红书来提升自己的业绩,由此还衍生出了专门帮助门店进行小红书运营的第三方机构。一位帮助实体店进行小红书引流的第三方运营人员提到,种草更多是品牌来做,对于实体店来说,人们之所以更倾向于小红书引流,也是因为付费转化情况比较好,人群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2021年的数据就曾显示,在小红书的活跃用户中,有72%为“90后”,超50%来自一二线城市,男性用户比例也升至30%。
上个月,小红书首席运营官柯南提到,搜索已经成为小红书用户最高频的使用行为之一,目前有60%的日活用户会在小红书上主动搜索,日均搜索查询量接近3亿次,小红书月活创作者超2000万,日均发布笔记量超300万。
几年前,小红书就曾尝试在自己的渠道内打通内容与电商之间的隔阂。2020年小红书广告收入占总营收的80%,电商收入占比已达到了20%。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微信做“小红书”的优势在于有很高黏性的用户群体,且本身带有天然的社交属性,因此也更有传播力。如果微信要重金推广这种小红书式的公众号模式,可能确实会对小红书产生一定的影响,毕竟微信的资源更多,庞大的、社交属性强烈的用户群体意味着微信有做类似业务的基础。
类似的胜仗,微信已经打过一次。今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视频号用连续短视频、直播以及直播带货三场演讲“霸占”整个上午场。
根据视频号团队的介绍,2022年视频号总用户使用时长已经超过了朋友圈总用户使用时长的80%。视频号直播的看播规模增长300%,看播时长增长156%,直播带货销售额增长800%。而短视频带动的直播带货,也恰恰让腾讯兜兜转转了多年的电商梦看到了起色。
视频号成立于2020年初,正是抖音、快手在短视频领域风生水起的时候,腾讯并没能占据先机。幸运的是,在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短视频习惯已经形成的双重影响下,视频号意外做成了。
如果说短视频是微信在短内容上的第一次成功,那么“小红书”很可能就是微信在短内容上的第二次发力。但微信发展的第二个问题也随之而来,同样是有用户,有种草消费的心理基础,微信能不能在短内容上复制视频号的成功?
张书乐认为,小红书是一个内容创作平台,聚焦于内容创作者以自身人设和实际体验来种草,属于一种带一定社交属性的口碑营销平台,用户登录平台时,本就带有被带货的心理基础,这和微信上同一用户的心理基础是社交而非购物形成差异性。
沈萌也提到,用户群体虽然给微信提供了拓展业务的基础,但同时也可能会成为最大的障碍。“这些用户中到底有多少人愿意在微信上发布‘小红书式’的内容,或者说同时也是小红书的用户,如果这个占比达不到1/3,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这个功能有些鸡肋。”
从整体的商业前景上看,上述业内人士认为,相比于微信公众号普通的长篇文章,短内容的优势在于更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同时也更符合当前年轻用户的消费习惯。
不过,随着市场的饱和和用户的审美疲劳,这一模式的商业化前景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平台在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
混战
在“微信派”发布《今天,换个方式见面》推文的几个小时后,公众号“小红书App”也意有所指地发布了一篇推文,题为《今天,又见面了》。有人在留言处调侃,小红书在“小绿书”上发了个小红书。
“又”字用得精妙。近日,小红书也更新了群聊功能,上线“群聊广场”,探索陌生人兴趣社交。群聊入口通常会展示在笔记图片的左下角,申请加入同样需要群主或管理员的同意。
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博弈摆到了明面上。从业务发展的逻辑上看,沈萌认为,微信从做视频号到做“小红书”,也是因为微信找不到更新的、更好的发展方向。单纯从社交工具和视频平台的角度来说,业务增长可能已经见顶了,为了维持成长的进度,就只能利用自己庞大的平台和用户的资源以及用户的黏性,去嫁接其他人的商业模式。
复制别人成功的商业模式,恰恰也是因为企业对于成长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微信为例,虽然微信不是独立的上市公司,但内部对于微信的成长要求肯定是越来越高的,不可能用户越来越多,但却越来越亏钱,总要找到更多的变现机会。
“而且腾讯对微信的考核,也绝对不会是以前那种以用户数量增长为基准的模式,当用户数量增速开始减缓之后,势必要寻找新的模式保持整体业务的增长,这就是互联网行业的第二成长曲线。”沈萌称。
对小红书来说,无论是涉足电商还是社交,逻辑同样如此。广告业务是大多数互联网企业营收的重头戏,但自去年以来,这一市场频频遇冷。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的互联网广告流量同比下滑超20%。2022年三季度,腾讯网络广告业务营收同样交出了同比下滑4.68%的答卷。吃“广告费”的小红书自不必多说。
也是如此,小红书在拓展新业务的同时,仍旧不忘加固自己的护城河。不久前,小红书WILL商业大会召开,主题单刀直入——种草就来小红书。在会上,小红书首次对外发布了“【【微信】】种草值”,旨在使种草营销可衡量、可优化,破解不确定性难题,帮助品牌在小红书更加科学地进行产品种草。
对于微信“小绿书”的冲击以及未来在种草方面的发力重点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小红书,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纵观整个互联网生态,近年来,类似微信与小红书之间的攻防争斗并不罕见。高德、百度地图入局打车业务,抖音下场做团购、外卖,美团试探达人探店,就连京东也开始向拼多多发起进攻,传出即将上线“百亿补贴”活动的消息&【【微信】】;&【【微信】】;
“目前,国内的科技企业处于一种强烈的内卷状态”。沈萌认为,在商业模式和创新研发方面,互联网企业通常少有突破,往往都是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利用自己的现有资源,进行低成本的复制。
从业务发展的角度理解,复制意味着速度快且成功率高,但创新很可能意味着失败,这既是国内互联网企业面对创新时候的短视心态所驱使,但同时也是现实状况所迫。
沈萌分析称,上市公司要受到投资者的检视,非上市公司要面临资金来源的困难,Open AI持续研发近十年才“一鸣惊人”,也是因为投资者愿意等,这背后反映的其实就是投资环境以及社会创新环境的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 杨月涵
郭卫民:我国经济将持续恢复,为稳就业提供坚实支撑
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稳健前行,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我国经济还能保持势头吗,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记者 刘云鹤 李静 杨璐 发自北京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召开,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预计今年将有1100万高校毕业生,政协在改善中国年轻人就业环境上有哪些建议?
郭卫民说,全国政协对就业问题十分关注,围绕稳定和促进就业开展了大量工作,政协委员们提交了大量提案,今年两会上,相信也会有很多委员继续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对于今年的就业问题,委员们认为今年就业总量压力确实比较大,仅高校毕业生预计就有1150多万人。同时,劳动者的技能素养和岗位需求存在落差,结构性的矛盾也比较突出。”他说,但今年稳定就业也面临有利条件,随着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和稳经济各项举措进一步落实,我国经济将持续恢复,将为稳就业提供坚实支撑。
郭卫民说,关于如何促进就业,委员们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有委员建议,企业稳,就业才能稳,企业壮大,岗位才能增多,要把现有的企业维护好,发展好。有委员建议,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在财政、税收、社保等方面的扶持和优惠力度。有委员认为,应加强对快递、外卖、网约车等从业人员的权益保障,积极推动和引导新就业形态的发展。
郭卫民说,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的委员认为,要创新工作思路和办法,出台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帮扶。有委员指出,要大力宣传引导社会更加重视技能观念,创造人尽其才的空间,使人才的成长流动与国家的发展、社会需求更加契合。还有委员提出,要加强对脱贫人员、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权益保障。
郭卫民表示,各方要共同努力促进就业,全国政协将继续把就业问题作为协商议政的重点工作,积极建言,凝聚共识,为稳定和促进就业作贡献。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便利店新零售运营 24小时便利店的地位分析
便利店新零售模式后感想,便利店新零售模式调研背景,便利店新零售系统,便利店零售价怎么定价文来源:联商网(ID:lingshouzixun)
作者:王迪慧
外资便利店一直是强大的存在,在国内,区域性便利店“龙头”们则肩负着对抗外资三大便利店的使命,以一种交相呼应,错位竞争的方式,谱写了中国便利店20多年的发展历史。
在竞争与发展中,本土便利店们近年来也在反思:过于陈旧的店铺,混乱的货品管理以及落后的数字化是否能真正适应新浪潮的发展。尤其在疫情之后,消费已然发生改变,伴随着大规模客流下滑,便利店站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
“即时零售”成为本土便利店们的破题之法。在过去两三年里,不少头部本土便利店品牌纷纷在商品结构、供应链层面作出调整,将即时零售作为新发力方向。
如今,便利店品牌入驻外卖平台,线上同步经营早已不是稀奇事。但是,无论如何变革,最终仍不免回归到老生常谈的盈利问题:如此大费周章地投入精力和资金做线上,拥抱即时零售,便利店真的挣到钱了吗?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中,67.2%的便利店来客数同比去年出现下降,仅有21.9%来客数是上涨的。
然而,在线下客流大规模下降的情况下,便利店总体销售额却神奇地出现相反的变化。数据显示,2022年有64.1%的便利店企业销售总额同比实现增长。
那么,帮助便利店走出线下客流消失的阴霾,实现销售额正向增长的核心要素,会是即时零售吗?关于这一问题,那些抢先布局即时零售业务的便利店最有发言权。
“本地”容易,“精细”很难
外资便利店进入中国后,以标准化和规模化一举在北上广深站稳脚跟。但是,在一、二线城市之外,外资便利店却未必比得过本土发展起来的便利店品牌。
究其原因,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饮食习惯、消费习惯天差地别。因此,相比之下,立足本地的区域便利店更能准确洞察消费者习惯。
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外资便利店也在加速下沉和本地化。于本土便利店而言,仅仅洞察消费者在店内的需求还不够,一条更深的“护城河”才能确保本土便利店的差异化优势。
“即时零售”成为了本土便利店获得新增量的利器。而用在地化鲜食俘获本地消费者,是不少区域便利店在外卖渠道的主打心智。
以湖南新佳宜为例,根据当地人消费习惯和需求,新佳宜在商品结构上,聚焦奶品、鲜品、“瘾”品三大块。结合“线上下单,线下30分钟到家”的即时零售模式。
推出大部分是24小时的短保商品为主的鲜食组合拳,为消费者做好“选品”,满足消费者即食的需求。据介绍,在美团平台上,2022年新佳宜鲜食外卖销售同比翻了3倍。
同样将“在地化鲜食”作为外卖渠道主打心智的还有武汉Today。作为武汉发家的品牌,Today将鲜食作为公司主要发力方向,推出来诸如武汉热干面、黑旗烤肠等在地化、符合当地消费者口味的小吃。
据Today运营总监周晨敏介绍,在即时零售领域,Today与美团一起合作了鲜食满减活动,以此培养本地顾客的鲜食购买心智。据了解,通过双方的资源投入,Today线上订单量已经从最初每月2000单,增长到如今的万单。
面对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武汉Today也在根据外卖销售数据优化商品结构。“我们鲜食的汰换率很高,每周大概15%-20%的汰换率。
我们还会推出节日系列、季节性产品,比如圣诞蛋糕、草莓季系列。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让消费者随时吃到想吃的食物。”
在不少便利店从业者看来,线上线下结合已是大势所趋,即时零售则是线上业务与实体门店之间的最佳粘合剂。通过即时零售平台,线上销量快速提升,同时反哺了线下门店的经营,商品部门得以科学进货,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02?-
即时零售成为实体门店的延伸
除了能够更好地助力商品结构的调整,便利店集体拥抱即时零售业态的另一大原因,在于实体零售面临着客流下滑的困境。
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很多商家没有熬过疫情寒冬。
尽管近3年来便利店销售额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作为实体零售中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业态之一,便利店也需要保持“便利”的优势。
在不少便利店商家看来,即时零售的存在有效延长了经营时间、拓宽了经营半径,甚至是经营品类。尤其在疫情期间,即时零售平台成为便利店获取新订单、新顾客的重要渠道。
Today的周晨敏表示,“对于我们来说,外卖业务更多的是给门店做销售渠道。疫情之后,线下的客流受到影响,只有靠线上来增加来客,还可以增加客单价。”
疫情期间,不便出门等因素导致便利店客流减少,而即时零售的存在弥补了这部分订单缺失。如今管控放开,即时零售订单出现回落,但疫情加速了消费者向线上转移的速度,已经形成的消费习惯不可逆,消费者变得更宅更“懒”。
河北36524便利店副总武腾举了个例子:“最夸张的一个订单,是在有我们7家门店的石家庄金融街上。最近的订单是过马路30米的地方下的,配送距离不超过100米,买了冰镇的饮料、零食。如果我们不提供即时零售,这个订单肯定不是我们。”
除此之外,不少便利店的晚间到家订单量有着较大提升,比如湖南新佳宜夜间外卖订单能够占到全店50-60%的左右,相当于再造了一个销售高峰。
因此,对于不少便利店而言,拥抱即时零售不仅仅是拿回了线下客流下降而丢失的订单,也在获取新的订单。
河南悦来悦喜便利店是当地最早线上经营的门店。过去,常有人问悦来悦喜总监刘保健:即时零售的便利性是否会影响到店业务的增长?
他认为并不会发生:“因为便利店满足的是碎片化的需求,比如你在路边,口渴了就去店里了。
但是外卖的话,是有些消费者在家里没时间出来,或者其他什么事情不能去线下的时候,需要即时零售,两者需求场景是不冲突的。”
不同于传统电商和门店是挤压和替代关系,即时零售带来的订单是纯增量,相应成本也低于线下。广东天福便利店营运中心总经理潘丹丹也认为,线上的利润率就是线下的净利润,即时零售可以为加盟商增收。
目前来看,当初第一批扎根本地社区,上线美团闪购等外卖平台的便利店,如今已经形成稳定的客流和订单:
河北36524便利店在疫情期间的线上订单占总订单量的40%,单店最高月销4000-5000单;河南悦来悦喜2022年外卖占比最高15-20%,头部门店的外卖占比可以达到30%左右,带来50%的增量。
武汉Today线上订单占门店总订单最高能到40%,2022年平均占比是15%。
-03?-
外卖销售倒逼便利店“投资”科技
有人曾说,中国便利店2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本土和外资便利店长期竞争的历史。
外资便利店的进入,带来了24小时营业、鲜食、供应链等诸多新颖模式。作为便利店行业的“后来者”,本土便利店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学习能力。
一边吸收了外资的经营理念,一边洞察本土顾客的喜好,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特色。甚至,最近几年湖南新佳宜、广东天福、浙江十足等区域性便利店纷纷异军突起,成为了城市的新名片。
本土便利店崛起背后,正是得益于技术的赋能,让一切“轻盈”起来。
正如前面所说,本地便利店能够在外资便利店来袭时,稳固疆土形成了群雄割据之势,最大的优势是非常熟悉本地,线下服务很好。
但是“熟人买卖”的一方安逸,以及传统电商与便利店业态的不适配性,也让它们错过了互联网的发展浪潮。在即时零售崛起之前,绝大多数的本土便利店的线上经验基本等于零,门店的信息系统,科技水平堪称“原始”级别。
正因此,那些线上转型不利的便利店,大概率不是因为“方向错了”,而是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观念变了,行动慢半拍。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不置办一些高科技东西,怎们跟已经在数字化浪潮里摸爬滚打20年的电商竞争?
实际上,真正转型成功的便利店品牌,无一例外不是加强了科技投入。以36524为例,这家老牌企业为了应对外卖带来线上订单激增,提高理货、拣货做了一些数字化尝试,实现了“线上线下库存同步”;同样,武汉Today也推出了“门店线上库存可修改”功能。
周晨敏透露:“做外卖,库存的问题比较大,便利店有很多短保商品,会面临过期和临期的一些问题,我们就和技术部门一起做了一个“门店线上库存可修改”的功能――门店可以手动修改库存,比如鲜奶只有一天过期了,系统中线上库存应该是有的,但是因为其实已经临期了,顾客点到了我们是不能送的,这就会导致门店退单等。
有了这个功能之后,门店可以手动修改系统库存,缓解因库存问题导致的取消单,降低了了差评率。”
除此之外,悦来悦喜便利店为了优化选品,不仅引入了ERP,甚至自行投入研发了一些大数据分析类的系统,同时,在即时零售领域,也参与进了美团的“新供给”项目中。
种种科技投入,都进一步提高了便利店的经营效率。
在刘保健看来,作为零售业态,在线下,消费者可以通过装修等外在因素感受每家店的不同,“但是在线上你是感受不到这种东西的,能感受到的只有服务。
线上的图片、命名、利于搜索……这都是基础功夫,在服务这一块,深度广度可以下更多功夫。比如响应度、捡货正确率,这都是服务。”
随着即时零售行业日渐火热,未来商家将面临更多竞争。对区域便利店来说,不光是外资便利店这样的老对手,定位完全不同的大型商超、夫妻杂货店,乃至新兴的折扣店、集合店等线下业态,都会转到线上开展新一轮竞争。
零售始终都是细水长流的生意,即时零售本质上仍是零售,自然亦是如此。即时零售并不神秘,所谓的“线上”,无非是店家自身经营理念的延申。
城头变幻大王旗,墙头的水却一直向东。对于扎根本地的便利店来说,紧跟需求变化、长期耐心经营,永远是不二法门。
PS:2023年4月6日-8日,2023中国快消品创新大会将在[成都]盛大举行。
本次大会将围绕【新世界 新快消】为主题,3天时间,130位嘉宾,13场平行论坛,聚焦行业头部品牌高管、平台创始人、全国各地优秀经销商等,共同探讨在新世界时代下,关于快消行业的最新动向,渠道的最新变化,市场发展的最新趋势,学会如何在新世界里,应对新变化,实现新增长,成为新快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