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前,再复习下商家的那些套路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ID:woshipm),作者:瑞瑞女士,头图来自:视觉中国]article_adlist-->
新一年的双十一已经开始了,虽然这一年已经尽量克制消费,但总有些必需品要在网上购买,又到了囤货的大好日子,有羊毛可薅还是要薅一下的。
但是在冲刺起跑之前,我们有必要复习一下往年的商家定价套路,势必过一个实惠的双十一!
一、也许我不在意9毛钱,但不能失去好多9毛钱
经常网购的同学们其实对这种9毛钱收尾定价并不陌生,甚至有很多同学早已了解这种套路。
很多心仪商品定价并不是整数,而是在定价后再加上5~9毛钱不等,这种不超过1元的价格,往往给人一种价格相对较低的错觉,一些非网购资深玩家可能会觉得买东西也就不差这几毛钱了,但往往就是这种几毛钱几毛钱的累加,最终就要多付很多钱。
尤其是在外卖平台、生鲜平台上,往往单次的消费金额不会超过50元,但当你购买了个X.9元的商品,就不知不觉积累到了4.5元,就占据了总预算的约10%,在多次购物中不知不觉的多消费10%,消费者的损耗其实还是很大的。
电商购物平台截图
这些相对便宜的小商品,比如9.9元、8.9元这类,确实会让人感到价廉物美,但多个累加下来,还是会让人感到剁手的痛苦,而一些大件商品更如是,更容易让人感受到9字的魅力。
比如,2999元和3001元虽然只差了2元钱,但前者就是让人更有购买的冲动,商家也当然是更为愿意让利两元而获得更多的2999元订单,故而线上的数码电器等高金额产品,往往更喜欢用整数9作为尾数。
电商购物平台截图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非整数是非常让消费者有错觉的价格数字:
首先,精确定位到几元钱几毛钱几分钱,给人一种已经是精确计算后的最低价格的错觉。
其次,以9.97元和10元来举例,虽然只便宜了3分钱,但这种定价法还给人一种价格偏低的感觉,顾客也会心理默认其价格下降的幅度更大,在估算总消费金额时也更容易把总价估算得更低。
这就是商家常用的非整数定价法。
这种定价法早期主要是商超在大面积使用,但电商发展起来后,将这种定价法彻底发扬光大。
网购资深用户几乎都曾购买过9.9元包邮的商品,在一些连锁性的生鲜、外卖店中,这类的定价配合满减等手段,能够有效的模糊用户的消费金额预期,达成让“消费者消费更多钱”的目的。
但很多网购资深玩家已经充分领会了一种立刻打败“非整数定价法”的手段:将尾数9四舍五入进一位,以此估算最终购买价格,心里的价格预估会更为清晰,这次双十一,大可以试试。
二、为啥我辛辛苦苦凑满减,越凑单花的越多
双十一最吸引人的不仅是商家自己的定价,还有各大平台提供的大额优惠券,或者跨店满减。动辄299-100的优惠券,或者满200-30的“到手85折”,确实让很多人心动。但其实这里面也是有心理错觉的――疯狂凑单的人们可能会因此花的更多。
电商购物平台截图
前文提到的“非整数定价法”则其实归属于一个大的心理学概念,名叫“错觉定价法”。而错觉定价法中还包含其他的定价方式,其中有一种叫做“整数定价法”。即价格总是整数,以0为末尾,如1000元,150000元等。
这种整数定价法虽然失去了9作为末尾的“实惠感知”,但也有其独特的意图。
首先,这种定价法往往更能让消费者感到消费满足感和荣耀感,也便于口头宣传和对外夸耀,因此一些高级品牌和奢侈品牌会使用种定价方式。
比如一款高奢包包往往会定价为120000元,而绝对不会定价为11999元。这样做即是为了体现产品本身的高端感、不轻易打折的高门槛感,也是为了便于一些用户在讨论这款包的时候,脱口而出“花了一万二买的”,而不是”花了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买的”。
其次,如果你觉得网购绝对不会花这么一大笔钱,也就避免被“整数定价法”套路,那你就大错特错啦!
现在最流行的节庆期间跨店满减,实际上就利用了人类(尤其是花了7元会给店主12元再找回来整5元的中国人)天然爱凑整的心理错觉,凑整后再获得一些便宜,不仅能够给人极大的心理满足,更是让人不知不觉就多掏了一大笔钱。
很多网购同学即使到了最终付款时发现早已超预期预算,也会因为凑满减的不易和凑足了再丢导致的“便宜”失去感,根本不会放弃购买其中的任意一件物品,最终咬咬牙提升了自己的消费额。
电商购物平台截图
再举个例子,我们常常能收到的99-10、299-100的优惠券,其实就是利用了前文所提到的非整数定价法使用99元、299元等错觉数字降低用户对整体购买金额的抵触,再用整数定价法使用10元、100元错觉等数字让用户感知到爽快大额的优惠力度,这种心理错觉非常容易让人冲动下完成大额消费,而且还心满意足。
跨店满减则更为刺激,明明能给你一个干脆利落的“85折”,但却一定要你凑满200-30。为了凑零成整,人们往往花费更多的钱,以此来获得实惠和满足,平台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对于这种手段,消费者能做到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迷信凑单更划算,而是选择自己实际需要的商品,即使没有凑单到一个可以满减的整数,但只要没有在此花更多的钱,就是自己的理性消费,就值得庆祝。
要知道囤货虽然好,但是如果没有物尽其用,甚至是因为有大量囤货而开始浪费,那么最终就丧失了省钱的目的。
理性的消费方式并不是什么都不买,而是能够保证所有买回来的东西都能物尽其用。
三、减配减量再减价,便宜了又没便宜
2021年开始,国内兴起了一阵“国产彩妆热”,国产品牌逐渐兴起,由于价格相对低廉,通常购买口红、眼影等不超过百元,质感却不输大牌,而受到很多初学者和学生党的青睐,风头一度盖过一些大牌品类,甚至有个别品牌已经决定赴美上市。
但很快,就有一些更为敏锐的彩妆消费者发现了问题。
某品牌唇彩定价只有60元,但其容量也只有2ml,每1ml定价30元,对比定价220元但容量达到10ml的大牌,不仅没有便宜,反而更贵了。再比如某品牌散粉非常有名,计算到具体每克的价格,也远高于香奈儿、LM罗拉等一线彩妆品牌。
类似这种减量再提价的手段在国产彩妆品牌中屡见不鲜,对于一些囊中羞涩本就想购买一些平价好用产品的消费者来说,这其实是一种隐形的割韭菜行为。
这就是“错觉定价法”中的最后一种方法,叫做“拆零定价法”。
顾名思义,拆零就是把原本一个大的产品分割成若干的小份再定价,降低购买门槛,让用户能够产生“便宜”的错觉,其实价格还是一样。
这种方法早期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降低购买门槛,满足能够让更多的用户使用更好的产品的初心。但用着用着就变味儿了,变成了割韭菜的利器,商家往往在降低容量的同时,提升价格,导致“减量再加价,总之算低价”的情况。
有一些商家,会利用节假日活动期来做买一送三、买一送六等听起来非常有噱头的活动。这种活动也同样利用了“拆零定价法”,但是更为巧妙。
如果送的是同一商品,则用户心里不自觉地就会将当前的价格分割成若干份,降低了对高价的望而却步感,不知不觉就多买了几件同一商品,大幅提高了自己的预期消费额,而商家也能借此机会提升整体流水收入。
电商购物平台截图
还有的商家则选择赠送“小样”,这种小样实际容量并不大,却很能“撑住场面”,给人一种收获满满的错觉,并且还会把具体的容量相加,为消费者汇算出一个非常值得购买的价格,让消费者忍不住为其买单,这都是“拆零定价法”的效果。
但其实,很多很多小样对比正装的使用感差距非常大:试想同样是使用防晒乳液,一个人只需要开关瓶子挤出来在手上,而另外一个人却要撕开小样包装挤在手上,为了物尽其用又不得不用力挤好几下,再将小样包装丢掉,甚至很多小样要连续使用几天,就只能暴露在空气中,没有瓶子等予以保护,沾上室尘等不干净的物质;或者是消费者为了将小样灌装到正装瓶子中,又导致了种种损耗。
面对这种“拆零定价法”,消费者最需要关注的就是“使用时长”和“使用体验”。
使用时长指的是决定要使用这款产品多长时间,使用时间越长,那么购买的容量就可以越大;使用体验则指的是购买产品时除了关注其容量,还要关注购买回来的使用感受,对于一些送的可有可无的礼品或使用感不佳的小样,当放则放。
四、总结一下
破解种种套路,并不是本文的最终目的。在合理的时间购买合理的商品,在活动期仍不乏理性,能帮助大家更好的规划每一笔钱的正确流向。
我们既不用“理性消费”暴打“消费主义”,也不用挑起“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对立。
规划好消费中的每一笔钱,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舒适、富足、快乐,才是消费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是电子商务兴起的初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ID:woshipm),作者:瑞瑞女士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邮箱】】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邮箱】】
End
]article_adlist-->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文章由用户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巨中成加盟网只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QQ:【【QQ微信】】。
打工人和尾款人的生活是什么梗
很多人怀念第一个“双十一”,纯粹的打五折抢购,对比现在的各种算法、预售显得十分朴实,因此网友们也玩起了尾款人这个梗。今天小编整理了双十一尾款人什么梗,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大家对双十一期间,付完定金的人的一种调侃,付完定金之后,都在等着付尾款,因此每个人都是尾款人。
因为淘宝每年的双十一都会推出定金+尾款的服务,也是一种促销的手段。
每个人在付定金的时候感觉什么都买得起,毕竟定金只是在100元左右,等到付尾款的时候就在心疼钱,因此有着化身“尾款人”的梗。
预售商品在定金支付完成后,尾款部分直接加入购物车并同时展示在待付款页面。
对已支付定金的预售商品,加入购物车后,即视为普通商品,尾款支持与其他活动商品(含预售)一起合并支付结算,且支持使用店铺优惠券、2020年淘宝11.11跨店满减、淘金币等优惠工具。
优惠工具计算时,预售商品的销售价格为“定金+尾款-立减金额”。
比如:预售商品的总价为1000元,立减金额为200元,则尾款计算优惠时以800元为门槛计算。
优惠为平行优惠,包括但不限于付定立减、跨店满减、品类券、满减满折、店铺优惠券等,并且是在买家支付尾款时抵扣使用。不支持满赠满包邮。
“双十一”直播预告一出,买什么先不论,各种“梗”已经在网友之中火了起来。似乎每个人都能在这场购物狂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抄车人”“尾款人”“守夜人”……任君选择。
抄车人:指不愿意动脑计算优惠,直接照抄别人购物车清单的人,热衷于在各个社交平台寻找购物清单。
尾款人:指预付了大量货物的定金,后续还将支付更多尾款的人,通常会对着巨额尾款后悔不已。自从“双十一”开始交定金、付尾款的活动方式后,5元、10元、20元的定金大大消减了“剁手党”买买买时的负罪感,难怪网友们调侃,定金一时爽,尾款悔断肠。
守夜人:指蹲守直播、打折活动熬夜的人,带货主播为了让“守夜人”坚持看直播也是煞费苦心,甚至在直播时敲锣打鼓,试图帮助提神。不过“守夜人”通常面临的情况是熬着夜跟直播、抢活动,最后却败给网速和手速,一无所获。
算术人:与“抄车人”不同,他们更愿意计算优惠,货比三家,在“双十一”一年比一年复杂的计算规则中寻找最优惠的商品,定金膨胀、买五退一、跨店减免、套餐赠品……混合在一起,被人们调侃为堪比微积分的计算,难不倒“算术人”,最终得出的结果往往是A商品每毫升比B商品便宜2毛钱。
其实不论是那种人,归根到底大家都是“打工人”。所谓“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几乎可以涵盖所有工种。“打工人”比“白领”更接地气,比“社畜”多了些自信和乐观,随着“打工人”在网络的爆火,一系列的调侃也耳熟能详。“早安打工人”“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等话中既有工作带来的疲累,也有坚持生活的热情,有对自我的善意调侃,也有对奋斗拼搏的认可,“双十一”前夕“打工人”爆火,也能从侧面反映当代年轻人对自我的某种认知:努力赚钱,快乐花钱,一直缺钱。
1.平台组织的本活动各类活动会场。
为了提升和优化天猫平台的流量效能和消费者体验,天猫会根据不同的运营方向和策略,组织搭建行业、类目、主题、个性化等多种类型的活动会场页面,提供有限的会场资源向天猫消费者展示具有竞争力的活动商品。因官方会场的推广展示资源有限,天猫筛选在会场中展示的活动商家及活动商品将考量以下因素:店铺及商品的动销和成交表现、优惠折扣力度、销售价格、品牌知名度、货品稀缺度、会场主题契合度、店铺类型与主营类目、服务及消费者体验保障等。同时,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消费者关注度与偏好,天猫在会场设置上可能采取“千人千面”的随机展示方式,即具体活动商品展示与否及展示时长均由系统自动实现。
具体各会场的招商报名(如有),以相应活动报名流程中展示的信息为准。
2.优惠福利支持。
为进一步回馈天猫消费者,拉动内需增长,活动期间,天猫可能不时自行安排或受托向消费者发放更多优惠福利(包括但不限于消费券、红包等),具体以活动实际为准。除另行与商家达成一致外,天猫承诺前述优惠福利均无需商家承担让利成本,天猫有权自主进行。
3.其他流量资源。
活动期间,天猫将进一步整合如下站内外流量资源,吸引消费者、提升活动关注度。
随着大促日常化,双11考验商家的已经不仅仅是价格了,更加考验商家对消费者的精细化运营,不仅可以调节复购周期,还可以帮助商家提高客单价。
双十一活动开始于2009年。
双十一,每年的11月11日,是年轻人的一个另类节日。因为这一天的日期里面有连续四个“1”的缘故,这个日子便被定为“光棍节”。如今商家,尤其是线上商家都会利用这一天进行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是名副其实的购物狂欢节。那么,此活动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呢?
据悉,淘宝,天猫,京东等各个线上商家的双十一大戏在11月11日零点准时拉开序幕,而这个活动是从2009年开始的。2009年,天猫(当时称淘宝商城)开始在11月11日“光棍节”举办促销活动,最早的出发点只是想做一个属于淘宝商城的节日,让大家能够记住淘宝商城。
选择11月11日,也是一个有点冒险的举动,因为光棍节刚好处于传统零售业十一黄金周和圣诞促销季中间。但这时候天气变化正是人们添置冬装的时候,当时想试一试,看网上的促销活动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对消费者有吸引力的窗口。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双十一”成为电商消费节的代名词,甚至对非网购人群、线下商城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力。
此活动发展了三年之后,也就是2012年,它却成了一个标志性节点,一个销售传奇,一个网络卖家、平台供应商、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围绕这个日子,线上天猫、京东、易迅、当当、国美网上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商提前热身,线下家电连锁卖场、商场也打得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