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优惠

淘优惠

启功福寿康宁书法作品欣赏 启功看到林散之书法三鞠躬

热门文章 0
启功福寿康宁书法图片,启功书法 福,启功福字书法作品欣赏,启功先生写的福字

1973年《人民中国》杂志

(日文版)专门出版

“中国现代书法特辑”

向日本介绍中国书法大家的作品

林散之草书毛主席诗

《清平乐会昌》的条幅独占首页

从此林散之的名字像惊雷

响遍中华,震动日本

林散之草书 毛主席词

据说当时为了

凸显林散之在书法界的地位

“日本人只能等候林老接见,

林老必须坐着和来宾一一握手”

1975年3月

日本书法代表团来华访问

点名要拜见林散之

这次会见是外交部应日方

要求安排的官方活动,规格很高

林散之专门赋诗四首

随后把诗写成下面这幅手卷

林散之草书

《中日友谊诗》

释文:黄河之水远接天,赤县扶桑两地连;千数百年唐盛日,早通通宝开元钱。红白樱花烂漫开,盈盈一水送春来;愿祝此花香不散,千秋百代好同栽。好风吹面至东瀛,两岸幽情日日深;有笔如花花似锦,愿从兰芷荐春心。喜接嘉宾颜笑开,烟光如海望蓬莱;遥期桂子秋登日,八月金黄君再来。

这幅手卷反映了中国

近300年来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

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真的有那么神乎其神吗?

一起来看看它的价值

《中日友谊诗》四大价值

第一,用墨价值

在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中,墨分“五色”样样都有,而且对比十分强烈。真可谓:“墨随心意,浑然天成。”整个手卷纵横挥洒,虚实有致。开头用的是破墨,血肉分明,气韵生动。

中间有的用的是干墨,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访”、“心”、“宾”是淡墨,淡不浮薄,如云似烟。“赤县扶”是浓墨,浓不凝滞,丰盈厚重。“幽情”、“君再来”是枯墨,枯若古藤,似断还连。

林散之草书

《中日友谊诗 》(局部1)

我们细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中第二首诗的“开盈盈一水”,林老写到“开”时,墨似尽而笔仍在擦行,只见渴墨化作缕缕虚丝,似有若无奇妙无比。

林散之草书

《中日友谊诗 》(局部2)

最后一首诗,林老蘸一次墨,写出了“烟光如”三个墨色都不一样的字。先是涨墨,涨墨中又分浓墨和淡墨,似是宿墨调和清水的感觉,又似画法中的积墨效果。接下来的字又变成了干墨、枯墨。

林散之草书

《中日友谊诗 》(局部3)

近代几位大书法家如于右任、沈尹默、沙孟海都用涨墨、淡墨和枯笔,但没有哪一位书法家能在一幅作品中表现出如此斑驳陆离的墨色变化,林老的用墨真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第二,学术价值

先看手卷中的诗。林散之毕生好诗,自视诗第一,字第二。

具体表现有三:

一是情。诗的主题就是一个字“情”。以史抒国情,借景喻书情,托物寄友情。如第一首诗,林老以历史抒发过去中日友好的国情,第二首中的“春”、“香”,林老借此隐喻中日书法交流像春天似花香,在第四首诗中林老托桂花寄发日本朋友再来的友情。

二是活。如第一首诗中的“连”,赤县和扶桑是指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用上“连”字,就活了起来。“连”是一根纽带,把中国和日本连在一起,把两国人民连在一起。还有“通”、“开”等。

三是准。诗中的每一层含义,每一个词,特别是比喻,十分精准,就是那种感觉:“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能。”再观手卷中的书法。强雄深厚,以斜为正;柔中有刚,枯润相发;线条老辣,笔笔中锋。突出体现在“屋漏痕”。

手卷中的“日本”、“黄河”、“春心”、“宾”、“一九七五年”,还有“林散之”等字,特别是“本”和“年”中的一“竖”,可以说是十分经典的“屋漏痕”:像雨水渗入壁间,凝聚成滴方能徐徐流下,其流动不是径直而下,必微微左右动荡着垂直流淌,将其痕留于壁上。这一“竖”就是一道“痕”。

这个“痕”的“形象”是自然的、有涩势的、有质感的,又总是垂直向下的。这是一般书法家无法到达的书法的最高境界。

第三,历史价值

《中日友谊诗》见证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和日本两国书法友好交往的重大历史事件,捍卫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

林散之草书赠日本书法访华团诗作四章卷创作于 1975年 3月,除了赠送给日本一卷以外,国内只有3卷:一卷创作于3月12日,以后又补款赠给他的学生冯仲华。第二卷于 1976年 5月补记后送给了季汉章。这一卷创作于 1975年 3月 15日,是林散之先生自存之稿。苍遒生动,一气呵成;诗书相映,堪称双绝!

第四,线条价值

草书线条的最高境界就是“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虫蛀纹”等。这些形象化的比喻是书法者耳熟能详的笔法,更是一生奋斗的目标。可是,几百年来,能写出这些笔法来的书法家却是廖若晨星,少之又少。

然而,当我们看到林散之先生的《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时,就会惊奇地发现,这是诠释古人“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虫蛀纹”等笔法的典范。

“日本书法代表团”、“黄河之”、“千数百年”、“一九七五年三月”等都是“屋漏痕”。老辣遒润,凝重盘郁,似“屋漏痕”一滴一滴地“滴”成的,十分形象,特别直观。

你看,雨水渗入壁间,聚滴之后从“一”开始徐徐流下,由于下流受阻,小部分流向“九”,大部分穿过“九”流向“七”,又经过“五”到“年”。再看“年”的一竖末端,又一滴已经形成,也许即刻就要下流。

我们细看其轨迹,是慢慢的,左右摇晃的,又总是向下的,停留阻涩的痕迹清晰可见。再看手卷中的“折钗股“。第一首诗中的“开元”、第二首诗中的“此”、“千秋”,还有第三首诗中的“愿从”都是“折钗股”的笔法。

林老在转折之处,笔毫平铺,锋正,圆而不扭曲、不偏斜,像折弯的“钗股”一样,表层圆畅、均称,内部劲健、有力。我们再来欣赏手卷中的“锥画沙”。第一首诗中“钱”的最后一画,林散耳的“耳”,尤其是耳的最后一笔,是经典的“锥画沙”,像长矛的锥锋画入平沙,沙形两边凸起,中间凹成一线。

最后一首诗的最后一个字“来”,也是“锥画沙”。笔锋行进在线条的中间,看不见起笔,也看不到止笔。而墨迹则浮在线条两边,使人感到凝重、突出、劲险、立体,富有质感、力感。还有“虫蛀纹”。

“烂漫开”中的“开”、第三首诗中的“深”,第四首诗中的“黄”都是“虫蛀纹”。明代黄公轿说,最难的就是“虫蛀纹”。你看林老那“黄”中的一竖,是典型的“虫蛀纹”,十分自然,异常清晰,真是巧夺天工。

启功跋

《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卷》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和ChatGPT同源技术的及猫云AI外呼,是如何打成功一通电话的?

同源软件,同源trna,同源成像技术,同源比对软件

当今最火爆的AI语言模型是谁?

毫无疑问,ChatGPT!

自2022年11月30日发布以来,ChatGPT在短时间内就拥有了1000万用户,火爆全球,月活跃用户已达1亿,成为了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应用,要知道,Instagram用了2.5年,TikTok用了9个月。

上一次这么火的还是元宇宙概念。

ChatGPT的底层技术是自然语言处理(NLP),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AI语音交互技术已经融入市场。在这个多底层技术积累而成的现象级产品之上,早已经有应用型公司通过智能语音技术赋能产品,比如AI外呼机器人。

及猫云AI外呼采用了和ChatGPT的同源技术NLP,加上TTS、ASR、知识图谱等全链路智能语音技术,赋能在不同行业各个场景中,拥有能理解、会决策、能识别、反应快的人机智能信息交互的完整全面的技术链条。不仅让机器人会听、会说、还会和客户进行流畅的多轮交谈,保障通话精准、高效、稳定运行。

AI外呼可以贯穿到整个营销链路上,应用在包含活动通知、用户催付、售后回访、私域引流等场景中。

所以,AI外呼并不单是打一通电话这么简单。本质上来说,AI外呼是带有快速“转化”目的的用户沟通,是一种快速触达武器。但是一通成功的AI通话,除了线路、NLP等客观因素之外,最终赢的核心是运营服务的精细化。

例如音色的调整:

我们可以根据业务场景需求合成不同音色的语音,例如直播场景,可采取主播录音,拉进与粉丝的距离;客户多为年轻女性,可合成男声音色,满足声控小姐姐的需求。通过不同音色的测试,来调整最优模型,形成差异化打法,帮助品牌实现业务增长的同时,提升用户的体验。试想一下,针对Z时代的年轻人,如果你收到idol的电话,你还会舍得挂断吗?

再比如话术的测试:

我们说一通电话要把握住开场的黄金30s,开场白的话术也会影响外呼效果,“您好,我们是XX家的旗舰店客服”和“您好,我是您的专属VIPXX品牌顾问”哪个听了会更好一些呢?话术的设置我们要遵循三要素:让用户愿意听下去,达成最终转化目标,正向传递品牌。有时候仅仅是一句话的差别,就能影响意向率,进而影响GMV的转化。

还有利益点的设置:

针对不同的人群、用画画像,我们要给予不同的利益点唤醒,如果是一个客单价上千块的客户,你给予他10元的优惠券,能带来好的转化吗?但是如果是满1000减200呢?

所以一通完整成功的AI通话都会涉及到多个变量,这不仅仅是技术支撑,还需要不断地日常测试调整,选出最优方案,把每一个环节做好,才能让子弹飞的更远一些。

最后,你猜,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哲学学者余明锋:ChatGPT的回答追求正确,真正的人文教育并非如此 | 专访

余明简介,余明裕教授,余明德简介,余明斌个人简历

记者 | 林子人

编辑 | 黄月

1

2022年11月,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推出了ChatGPT。截至20231月末,其月度活跃用户已突破1亿人次,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继2016年的AlphaGo之后,ChatGPT再度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全球公众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关注。

ChatGPT是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拥有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它通过海量数据训练模型,使其几乎无所不知。令人们惊讶和着迷的是,ChatGPT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模拟类似真实人类的聊天过程,撰写邮件、文案、翻译、代码等任务。ChatGPT还预设了某种道德准则,一旦判定用户的话语中包含恶意或犯罪意图,就会拒绝提供答案。ChatGPT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发展,而随着用户积极地发现它越来越多的用途,它改变甚至颠覆既有生活方式、社会常规和政治经济秩序的可能性也在渐渐浮现。

技术与人的关系是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哲学系副主任余明锋近年来重要的研究方向,2022年出版的《还原与无限》一书是他的“技术时代三部曲的开篇。余明锋认为,ChatGPT在开启了人工智能新时代的同时,对经济、政治、日常生活,乃至人类的自我理解、哲学思考、基本的价值信念、社会法则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挑战。

余明锋(采访对象供图)

在接受界面文化(ID: Booksandfun)专访时,余明锋谈到了ChatGPT可能对大学教育、人类自我身份认同、价值观、就业机会和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他认为,ChatGPT带来的挑战固然很多,引发的许多问题还只是猜想没有答案,但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同样也是人类反思自身和既有社会问题的契机。为此,我们需要以更积极的姿态应对技术变革,在巨大的社会变动和价值观冲撞中谋求某种共识。

01 AlphaGo预告过靴子将落下,ChatGPT就是第一只

界面文化:你对ChatGPT这项技术的出现有怎样的感受?

余明锋:ChatGPT好像是从北美刮过来的一阵旋风,瞬间成为了一个全球性话题。我试用之后,几乎每天都在中英文媒体上看各种报道和分析,大致形成了自己的判断。

人类仿佛又到了一个接近技术奇点的时刻。2016AlphaGo掀起了对于人工智能的狂想,面对ChatGPT我们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这一次人工智能突破的不是一个规则清晰的棋类游戏,而是有着相当的模糊性和高度灵活性的人类自然语言领域,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在OpenAI开放ChatGPT让全球所有人去体验之前,很多人是不相信它能实现突破的――语言是人类世界中最神秘的现象之一,可以说是人类思维和全部人类文明的基本载体,我们的自我和世界其实是通过语言打开的,这是哲学的基本看法。所以这一次技术突破确实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AlphaGo2016年预告了靴子即将落下,ChatGPT就是第一只落下来的靴子,它开启了人工智能的新时代。这个技术突破不但关系到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和商业领域的变革,而且会深刻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当然,ChatGPT只是GPT3的一个衍生产品,是AIGC(内容生成型人工智能)大家族中异军突起的一支而已。不过,它大大加剧了群雄逐鹿的形势,也许会在很大程度上挤占其他枝杈的生存空间,化生为未来的根脉。人工智能的另一个兴奋点是谷歌旗下的Alphafold,那意味着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的结合。

无论如何,我们有理由相信内容生产型的人工智能会有广阔的前景,这一只靴子我们可以断定它已经落下,可还有另一只靴子,这是我想说的重点: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对经济、政治、日常生活,乃至人类的自我理解,对我们的哲学思考和基本的价值信念、社会法则等等会带来哪些深刻的挑战?这是未来会发生的事情,也是我们作为思想者如此关注它的更为重要的原因。所以,关于此的公共讨论非常有必要。

摄影:范剑磊

界面文化:你用ChatGPT问了什么问题?

余明锋:比如人类什么时候会灭亡?它的回答比我想象得悲观。它说有关于此,学者们尚且无法确定,但大多数人认为几十年后,由于不可避免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社会分歧、人口过剩等社会现象,人类将面临灭亡的威胁。不过,也有朋友提醒我,用英文提问,答案会不一样无论如何,我大体了解了为什么大家那么兴奋和惊讶,因为它确实会聊天,能够进行有连续性、有逻辑的对谈,而且表述确实是它自己综合网络资源生成的。

02 ChatGPT或将改变既有的人文教育模式

界面文化:美国的一项实验发现,OpenAIGPT-3模型在经过数百万单词的训练后,已经能够伪装成美国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与人讨论哲学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难以分辨AI生成的评论到底是否出自丹尼特之口。作为一位大学老师和哲学学者,你是否会有危机感?

余明锋:这是一个我特别想谈的问题,但我想首先对人工智能技术做一番祛魅的思考。某种意义上,人工智能天然地有一种魔术的性质。魔术有自我隐藏的特征,魔术师不会把TA的技巧给你看,而是给你看效果。这是魔术的基本特征,人工智能也是如此。

我们需要意识到,ChatGPT不是真的在聊天,而是一个有交互性的数据处理。面对高度复杂、有很强模糊的人类语言,它能够实现这样的数据处理当然是惊人的,但数据处理依然是它的本质。这个区分非常重要。真正的聊天不是单纯的信息交流,而是有着丰富的人性要素。这是我首先想说明的,它对于我们接下来的讨论非常重要。

也会有人反过来问,我们难道不可以把人类的智能理解为复杂的数据处理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哲学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对人类智能的高度简化。人类的聊天不只是在处理信息,其中情绪性、直觉性、联想性的东西,不能化约为数据处理。当然,人工智能的研究者肯定在未来试图把它们化约为数据处理――当我们把它们还原为数据处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使机器更接近人类的需要。但我们要意识到这是两件本质不同的事情。数据处理本身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个巨大简化,虽然这样的简化会越来越有效,而且会带来一些巨大的改变。可简化总是有损失的,再有效的简化也不同于事情本身。

明白这一点后,我们再来看它对哲学研究和哲学教学的影响。黑格尔、海德格尔等著名哲学家都会说一些“黑话,就是个人特征非常明显的语言,这样的语言是可以作为语料库来训练的,但这不哲学研究,而是在模仿人类既有的思想成果。真正的哲学研究需要创造性提问,并且要结合自己的生存处境、自我认识、世界上的种种矛盾,提出切身的问题,这甚至是一个哲学家最重要的品质。全新的提问方式会把我们带入全新的思想世界,这种创造性是不能简单被机器替代的。

但对学者而言,影响会很大。学者和哲学家的区别在于学者处理前人的文本,他们解释黑格尔谈了什么、丹尼特谈了什么。这种处理既定文本的能力也是有创造性的,而不是简单的复述。我作为一个尼采研究者解释尼采的时候,带入了我自己的视角,带入了我们时代的关切,他的思想在我们这个时代之所以有研究的必要,是因为和我们当下的生存有相关性。

但另一方面,现在的论文学术体制中大量的工作就是文献梳理,这个工作在未来会被包括ChatGPT在内的人工智能技术大大影响。已经有很多国外著名期刊要求作者必须声明自己在写作时是否使用了这个软件,或者直接拒绝有ChatGPT参与的论文,国内的期刊也开始有反应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充分说明了ChatGPT对这个层面的学术研究的影响。它会形成一个错乱的机制,一篇基于ChatGPT的综述写成文章算不算作者自己的成果?如何评估它的影响又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对于真正有创造性的学者来说,ChatGPT当然可以节约时间,因为学术研究确实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处理信息,ChatGPT可以在处理二手文献方面提供很大帮助,大量的二手文献只有浏览和综述的价值。这个意义上,我个人有很强的兴奋感去了解它,因为在我看来,论文写作在当下过多地挤占了真正的哲学思考,哲学的本意在今天其实已陷入巨大危机。

界面文化:我们再从学生的角度聊聊这个问题吧。ChatGPT能归纳、总结、举例、理解上下文,能够回答开放性、创意性的问题,甚至在一些涉及伦理安全的敏感问题上都能答得很好。我们是否到了需要担心人工智能会冲击文科教育的时候?微软已宣布在搜索引擎Bing中引入ChatGPT,我们熟悉的搜索框将变为对话框,今后Bing将对复杂的搜索请求给出更完善的答案。在此之前,搜索引擎对我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方式的改变就已有诸多争议,当有技术甚至能直接给出参考答案时,是否会进一步削弱我们阅读原典的动力?它是否会导致智识上的懒惰?

余明锋:如果我们没有把经典文本装在心里其实是没有办法对它做深入分析的,因为经典文本需要玩味,需要化入自己的生命我们这一代的学者已经非常习惯于用PDF的搜索功能去查关键术语出现的概率和语境,这种处理方式会让我们的思考偏于机械化。在这个意义上,无疑有一种退化。

随着更强大工具的兴起,深入阅读后归纳总结、撰写文献综述的能力也会发生普遍的退化,这不是一个太耸人听闻的观点。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注意力。对于一个思想者来说,注意力极为重要,它不但是有效学习、深入思考的前提,而且是个人幸福感的重要要素。

目前大家更忧虑的是学生以后还会不会独立写论文了,教育者又要如何判定学生的论文。我试着反过来看这个问题,论文写作这件事在今天是不是被过于强调了?学生的能力通过论文来评判,学者的生产力由论文数量和被引率来评判,这件事本身值得反思。论文写作对学术初学者来说固然是一种重要的训练,但更基本的训练恐怕是非常基础的人文教育,比如深入经典文本的能力、倾听